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末法時期の下流》

佛世距今曰三千,
支那正法蕩無存;
適逢匪賊雄霸天,
蘭若換裝吸金錢。

    佛祖去了三千年,如今末法時期(一般從佛滅起算,後500年為正法,再後1000年為像法,千年過後,稱末法時期:佛教之正法純味漸失所轉入之衰微時期[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末法時代佛之正法衰頹而僧風濁亂「五濁部」所載(大五三·一○○五下)[佛光大辭典]),在支那地區的所謂佛法,隨著共產唯物主義無神論的刻意控制及洗刷之下,正如印順法師生前所描述,當今佛法「牛奶加水,愈加愈淡」,猶有過之,實際上已支離破碎,蕩然無存了!

    魔爪漸漸伸到臺灣,不過人性自甘墮落,幾許財權掛帥,煽惑奴才欲心,本來一向並不十分寧靜的寺院山門,也順為之而改頭換臉,粉墨華亭,打造成為好個旅遊吸金勝地,一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香港大嶼山的所謂 天壇大佛 ,亦不過如是,一則嚮應「萬佛朝中」的政治把戲,餘是以佛為名,招財生利為實的旅遊景點而己。

僧格淪低俗  薰心權利欲  甘為緇奴婢  羊頭賤狗肉
山門頭滾滾  財路可通神  下流出方便  忘卻本來心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為何有錢財的人難進神的國?》

          這裡所說的財主階級,是他們擁有的財富,超乎一般人所想像的豐裕。如果略為知道財主富人們的生活模式,便會了解到,雖然他們和普通人同樣依賴地殼生存,但確實是活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領域中,他們不單對世間的苦全無感受,而且絕大部分財主階級的人,與平民大眾的思惟方式和觀念,完全脫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可以用錢財的交易,輕易換取現世絕大部分的物質、服務和享受,雖然富人所賺得的錢財,它們的來源,皆由不同形式挖空心思,爾虞我詐的方法取得,財主們早就諳熟明白那個道理,所以,無論富人怎樣的再運用賺來的錢財與社會大眾打交道,甚至於屈曲提高情操的層次,說是回饋於社群,總是會依照上述的模式去打量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否 等值 ?沒有分毫的偏差。

    任何義務團體,無論宗教或慈善,當引入大財主的時候,打後的日子,如唯物主義者作說的:「從量變到質變」。財主的錢,除了換取他們想要的實質利益外,理所當然的就是「權力」,慈善宗教團體,因其義務也在財的開銷,正好是財主們大演身手的活劇院。不過,當義務團體引入那些生意比劃高手之後,整個所謂「義務」及「救濟」的方向,都會給那些財主們牽著鼻子,一步一步地邁人他們所認為適當的層面範圍。
  
        台灣慈濟會功德會是國際性慈善組職,領導者證嚴法師是印順長老的徒弟,本來跟隨印公這一系的弟子,在當今末法時期,所謂大乘佛教的支那地區,素來都是寥寥可數樸實無華的中流砥柱。然則,世事變易無定,今天的慈濟,與往昔開創時的宗旨、思惟方式和辦事手法,經已大相逕庭,畢竟富貴財人,利用他們金銀財帛的給予施惠,目的只是伸手營造一尊眼前的所謂「活佛」與場地,為他們那些世間貴人的餘暇表演所揮灑專用。

        世間的宗教及慈善事業團體,但凡攀附上貫以一本圖萬利的大商賈財人,或愚弄欺壓人民的專政當權者,其下場必然是變質與沉淪墮落。
 
 
 
19:24  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鍼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10:23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10:25  駱駝穿過鍼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18:24  耶穌看見他就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18:25  駱駝穿過鍼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聖經》   繁體中文和合本  新約全書 The New Testament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為何我們對於苦的感受特別刻骨銘心?》

心理天秤      
    我們從小被教導與別人比較要堅強過人,在成長中,希望各方面都比別人優勝,在家族成員範圍及校園生活中,更希望出類拔萃,受人讚賞,一直到社會工作,無論從外表乃至內心(其實真相是從內至外),長時期處於那個與別人比較的狀態,於是,在這個天秤衡量的心理狀態,就是要我勝於他,例如我在某方面能力的成就,甚至我比他人更快樂,所以一般來說,對於他人所宣說自己的快樂,內心都自然投以嫉妒多於外表的羨慕(所以,不要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快樂的感受,此是放諸四海皆準之道理);若然不及勝於別人,就以他人的衰落來顯示出我的更優越。反過來說也一樣,即他人優於自己的標準,一是他的某方面強於你,或是自己的衰劣引致他人在比較上的強且勝。當苦來臨時的打擊,首先很可能導致身心的衰疲,而直接影響感官與行動上的效能,基於心理對外間一貫反應的情況,內心頓時生起那潛在與他人比較的情緒,是別人比自己沒有那麼的苦,同時的負擔是 ---- 更希望避免被別人察覺,於是盡量去壓制苦的感受,但是壓抑剛好令那苦的感受更加顯著在心中浮現(一般的人根本沒有能力去抑壓並且滅除內心的苦的感受,抑壓的結果只會導致苦受的創傷更深和更難癒合)

對自我的傷害
     第二點純粹是自我的因素,首先反過來說,在人世間,愈快樂的感受愈能令人把自我放下,大笑的人少顧儀表、酒醉的多數失去常態、忽然勝利的高跳雀躍狂叫等等,而世間令人至極喜樂的,沒能比得上性愛達至高潮的狀況,那刻差不多完全拋棄自我的枷鎖和下一刻的顧累,其悅樂的境界,雖然過了之後,始終不究竟完美,但足夠此欲界的人,拚命追求那極短暫的沉醉。反過來說,苦的感受是正面地衝擊著內在的自我,它完全把個人的自我感從深淵裡挖出表面,並且直接創傷它的要害,因為自我受到凌虐,於是令人覺得極度喪沮和與恐懼,而苦的不斷感受終究令人情緒趨於崩潰,我們在人生的記憶中,最難忘卻的是過去的苦況,其內在理由在於此。
 
厭苦悅樂的自我
     有人懷疑,為什麼人的快樂,大多引致別人的妒忌而非羨慕?說真實的,世間俗人,誰以自己的利益為首要?別人的樂,干他何事?如果討論到真正道理的層面,當然不一樣,倘若自己的親友鄰人當中,有為非作歹的,有吸毒棍騙為活的,他們地獄般的苦況,可能真會牽連到你自己也活得不安寧;但如佛祖或耶穌等悅樂聖者,出生在我們的時代,那麼就真正發達了!自我的方面,因為在世間每個人憑藉著一股來自內在的自我感覺而活著,一旦苦的來臨,很自然地,令受苦者的自我感被壓迫,蹂躪愈深的話,就算苦的感受過後,遺留下來的傷痛,依然是會隱隱而經久存在記憶中。

 樂中見苦  苦中無樂
      
      因為生命的本質是苦(不完美),所以,世間所追求得來的快樂,是在重重大苦受包圍下,十分短暫的歇息,任憑怎樣去主觀駕馭那個樂的感受,例如繼續不斷地重複那種引至樂受的行為,久了會生起煩厭之苦,一旦樂的感受停下來,也一樣會導致感受到苦的狀況,而且愈是經歷極度快樂之後就愈苦,所以,雖然我們每一個活在此世間的人,都不斷的追求著怎樣去令自己更快樂一點,但畢竟在我們的記憶中,渴求的是樂,浮現出來的十九卻都是苦的性質。因為苦涵蓋了所有樂的感受,並且在更樂的感受中更見苦,這樣的解釋應該比較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