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身苦、心苦、離苦之道、正觀緣起!》

      心的苦受大多數都是由分別念產生,但身的苦感受並不觀待分別念,而是源於對境。如果苦發生在身上,是一件比較沒有那麼麻煩的事,因為絕太多數的身苦都能夠找到原因。從心生起的苦,是極之複雜的,因為它來去無蹤影,那怕就是知道因由,也無法即時把心中的苦驅走,甚至乎愈蓄意想把它忘記,它就愈是刻骨銘心,寸步不離的日夜追隨纏擾。

    身苦除了要解決苦的根源,唯一要通達的,就是儘可能把身苦導致心苦的影響減輕,當身苦加上了分別念引致的心苦,情況便複雜得多了。有很多時候,因身苦令心苦出現,後來的心苦反而佔了主要的苦因。身苦就是 單純的身苦,下一次身受苦時,記著這是佛陀的教導。

    由於心苦受大多數由分別念產生,所以首要對付的,是自我的擴大和分別心兩樣東西,這裡並非說我們要達到眼前不可知的 無我狀態,或拋棄有 自我  的觀念,事實上我們兩者也做不到,只是我們不要把 自我聯繫到引致心苦的事物上而不斷擴大 自我的影響力就是了。怎樣去理解呢?如果把 自我 分別心二者結合聯上了思想,過去的會念念不忘或悔咎,未來的會預設預想而擔憂,眼前當下的則把未來及過去的憂悔轉變成完全沒有彈性的固執,因為你不想再好像以往所經歷的悔恨和憂慮未來,於是腦子梗執一邊的極端,覺得從以往經驗所學到的方式可以 根除所有的紛亂煩惱(你只有自己以往的體驗而己,並不可能超越自己的觀念),誰知那正是以亂撥亂,循環地重蹈覆轍,以至根深蒂固不能自拔。 分別心執實的見解是 我所”(那是「我」的見解) 分配出來的現行,由它在腦裡衍生出對事物發展預先設定的必然模式,而一旦事物的進展與自我預設的模式背道而馳或稍有差別,於是矛盾及衝突由此生起,原來由始至終,都是自我製造出來給自己承受的苦因及苦果。所以,想解決心苦的問題,第二步就要著手去處理對待過去及未來的思念,過去的事由腦去憶念(腦要想你是阻止不了),因為經已過去,不要再去窮究及加上自己的見解就是了。未來的擔憂,直接地說,就是不去預設預想事情 應該怎樣怎樣!這件事應該值得再次詳細申明,因為普世事物皆因緣合成,賴眾多條件而生滅無定,一旦你忘了把預設預想的模式加諸未來的事情,即時便不會與世間事物的規律相違背,心的苦也會因那樣調整的而放下了那一部分的擔憂;愈能夠忘卻預設預想的心態,會感受到愈來愈不受心苦的纒縛,這是實證的體驗。折衷的方法是,每當事情開始的時候,忘卻了忘記預設,於是在心中設想了預期的過程及結果,但出來的實際情況,事實違背了自己預期意願時,你得憑記憶反過去把當初的設想抹乾淨,這樣的做法只是一種補救方式,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成功過程,不能夠以那個事例為體驗去引導超越心中的苦困,增上之力量必須從事情未發生未有結果之前去省去預設的想法。如果利用覺察智慧,真正不再去計較正在進行中的事情和它們的結果如何,那麼心苦就會遠離而隨即從中解脫出來,一下子難做得到,可改用分期執行的方式,嘗試把 不預設不計較的心態去對待部分事情,這像是對自心的一種實驗,當然需要自己去調節它們的寬緊度來適應,得到了相當的信心之後,確實知道用那個心態去對待正在進行和未來的事情,於是放心把大部分乃至所有事都不再用心去預設它們的過程和結果,亦必然會逐漸覺得如釋重負。反之,任由它不去處理,唯有求天上的太陽在西邊落下海中,永不再升起了。

    解除心苦的良藥,非由 因緣觀入手不可! 因緣觀就是所有世間有為的事物皆仗因託緣而生,緣生緣滅,聚散無定,變易無常,一切都沒有其必然性。既然世間事物都是依 眾緣(條件) 而生聚,那麼過程當中如果有一或二或多個條件產生變化,之後他們的整個過程和結果就不可計度了,這是一個很易了解的道理,何況我們自己的心念也是常變呢。把短短以上的一百數十字,念念不忘地,牢牢牽憶著,把這樣的正見,實踐融入日常生活的事物當中,每一個當下遇見的人事物,都觀其因緣;每次機會當碰上人事物的離合聚散,內心也是觀其因緣。從來事豫則立,不要在苦的狀況來臨的時候才著手去處理,那是徒勞無功的選擇,要在平常的心態下不斷鍛煉,狀況出現時才管堪用,每一次以 因緣觀解決心苦的狀態之後,正見的力量會在心中更形增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麼法的喜悅自然會從內心流露出來。

    觀因緣法的心法,是使內心如實瞭解世間道理規律,解決歷劫多生以來累積以為事物是實存實有執見,這種因緣觀法是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並解救對事物表面的生滅流程,傾向正負兩極端的偏差觀念。然而,在現今社會的複雜情況下,尤其是團隊人員作業的場合,待人接物相處,又是另一類的世間藝術了。只能克服自己的心理及情緒,而不顧周圍境況而行事,內外矛盾衝突實際上無從疏導,兼且加上一重欠缺覺察的能力,還有到頭來只一味偏向自我內在情緒的調息,也就是從回自我執見的起步點,最終還會受到更痛苦更難解救的果。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所謂 藝術,不去談佛法和其他宗教,最終還不是一個「利」字,這是放諸普天下皆準的事。在沒有違背良知和法理的基礎下,何妨給予多少 方便,如果處處從佛法的「行捨」(平等) 出發去作為規範,對方總會覺得你的平等看待令他自己沒有被 重視” ………. ,不得不知,並非教你要去蠱惑,這原本就是人性!亦不要覺得是醜惡,因為這也是人的性好!如果懂得,也就按機緣分配不同的「利」給個性不同的人好了,但切記著不要令他們互相太知道那件事,如果大家都瞭若指掌的知道別人與自己同樣「受惠」,那又是回到人人平等了? 何惠之有呢?講佛法的竟然談了一段世間蠱惑,不打緊的,因為這確是人性!還有許多許多顛倒的人性,佛法都沒有教導這些手段,的確,也沒有任何世間資訊可以直接說出人際關係之內藏奧秘,大概需要自己去長時間揣摩了。

    最後要說清楚,以 因緣觀去處理心苦的過程中,切忌墮進負面情緒的偏差,一旦陷入其中相等於前功盡廢,全盤失敗,要從頭開始還要對付多一個負面情緒的敵人,例如對事物以因緣(條件) 聚散的觀念去拆,不好以無常的角度去觀,雖然 無常的實際體驗,以修佛法者來說,唯有大利,但一般對 無常一詞字面上的理解,則日久極易落入負面。要明白學佛修法每斷一分煩惱都必須披荊斬棘地前行,但完成每一步之後,那份放下的清涼感受又亦非一般世間上的悅樂可以相提並論。

    佛陀一生說法,由始至終都不曾離開 緣起法,亙古以來諸佛還不是一樣,以緣起為說法的核心。心的苦受是因不如實思惟緣起而生,然而,由正思惟緣起法所生起的正見智慧,卻是能從心苦中解脫出來的不二法門。四諦之首,問誰能免?離苦之道,正觀緣起!正觀緣起!正觀緣起!

tension
is the first noble truth:

life is suffering 
生命是苦,人總是緊張不安,
這是第一聖諦。

the price of  wisdom is pain, 智慧的代價是苦,
but it is this wisdom that cuts off the suffering. 但斷苦的正是智慧。
finally, there is no choice  最後,別無選擇,
but to bleed freely.  隨它痛苦吧!接受它,停止抗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