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忌諱吉慶的族群世界》


    最近有一位朋友,可能覺得生活和工作不太順利,於是請了堪輿師上門比劃一下。本來生命中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定它們的標準,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人,他們對於自己一生中的行動設定,都是依照別人的標準。

    可能因為人是群居生活的動物,尤其是現代社會,你我比較之下,皆渴望安康豐足之餘,能夠出人頭地,來日光耀門楣,誰想甘於人後?於是,人際生活和工作發展的眼光,總是朝向上的梯級而嚮往,卻忘了自己的本性傾向,究竟適合從事君、臣、佐、使,起著不同作用的哪一個位置?再者,條件因緣,即所謂天、地、人、和的配合,沒有可能所有事情由始至終都盡如人意,把「沒有可能」的事情放諸主觀的「必然」上,那麼可以談得上是,除了「人最終必死亡」這個 絕對以外的另一樣絕對「不可能」了。

    活現在社會的忌諱吉慶事,尤其在支那人的族群世界,時節、言語、數字、顏色、習俗乃至食物等等,一切皆依社會群體由遠古傳統或近代流行而散播,有些是地方色彩的,部分則是普遍性存在於大眾的日常生活行儀中。我們自少由幼兒的家族教育開始,很自然地會被教導認識不少當中的內容及其「奧秘」之處,相信許多長輩「傳授」如斯忌諱吉慶事的當時,也都是如此這般的,把他們從上一輩直傳下來的,使之合理化但不問情由地再教導給下一代罷了,如此代代相傳,當中簡單的相對保持歷來做法,較為複雜的便隨著時代轉變而方便。

從遠古以來,人類都不能避免在生命中遇上危難,不同的恐懼自出生開始,倍伴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甚至圍繞著我們發生的事情,就算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會影響到我們內心現起恐懼的情緒,尤其是有些性情比較敏銳而易受干擾的人,對恐懼的承受能力特別脆弱。性情比較堅強的人,實際上也一樣會對某些事情感到恐懼,不過,他們暫且用其他更活躍的心所掩蓋過那個感受,當一旦招致發生恐懼的事情過去後,他們內心的恐懼才浮現出來,那時候,心中的恐懼感已無能為影情緒之力了。為了人人皆不能避免生命中的危難,又不可以面對恐懼的情緒,在每一段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日子,都有「智者」們利用一些簡單易記的方法,企圖暫時安撫慰問那些易受恐懼創傷的人,待不堪承受恐懼的人有一個喘息的洩口,於是便有忌諱吉慶行儀習慣的出現及流傳。後來,那些「智者」們遺傳下來的秘訣,通通被利用作走上莫明之迷思,繼則某些人更使之秘作招財進寶之門路。

人人冀求渴望自己能從忌諱吉慶事中,獲得「額外」的「恩賜」而避過凶險危難,能得到心目中屬意的眷顧,當然要酬謝先前作下的「因」,於是,通財路者更把一眾神衹等搬出來招搖,才可以有說服力,名正言順地收其「服務費」。

生命中的惡運與好運,似乎認真地在那些忌諱和吉慶做作中生起它們的功效,趨吉避凶,寕信其有!喜事降臨時,那作了吉慶的因當然被認為是靈驗了;承受惡運的當下,早己忘了那先前的迷信愚昧及無知,實際上,兩者根本同樣地荒謬!

      真正的智者們,從不用善誇伶俐的言說及手段去愚弄大眾,中國古聖賢老子的書上記載: 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佛陀教導他的弟子直接地沉思日常所接觸到事物的因緣關係(複雜的正、反兩面及中性的條件因素)。耶穌說: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中東的回教神秘教派,也有 今天所受的苦,是神給予的恩賜,應該好好接受並感恩。就算近代共產唯物思想的四個主要範疇,其中兩個也是 事物矛盾而統一 否定的否定”(事情發展形式,正統產生反動) 。古今東西文化,考究天下事物的先輩,都不謀而合地表達,世間一切的事情,總是有他們的正面和反面的互合而動!如果某人主觀地期盼只要合意的而排斥不合意的事情,簡直是夢中的愚痴!

    不要以為那些忌諱吉慶的行為儀式只是從族群長輩和社會習俗風氣中感染而得的表面習氣,一下子醒覺便可以完全消滅殆盡,仔細地推敲,它們似乎是老早便根深蒂固地積聚於一代代的人類腦海之中,只它好像存在於腦海中的種子,一旦受到外間某方面對於喜樂厭苦和趨吉避凶的資訊,無論哪一個民族的人,那些種子都會被滋潤而從內心爆發顯現出來,就算有心和很努力去修行,也必須經歷整個生命時間的耐心沉思和實踐,或多生多世才可逐漸遠離和斷絕它們的影響。

    忌諱吉慶相關事的種子,一旦被傳統的長輩教化所滋潤生長擴展,瞬即令心中千百世來所累積的戒禁習性記憶現行爆發,使令自己的行住坐臥日常思惟及習慣受到約束,以至偏離尋求解脫的道路愈來愈遠。如果不能自我反省,這種戒禁的習性,會不斷增加執見的威力,一直會延續到生命的無盡,無知而不能自拔。族群習慣性的和節日性的稱喜道賀,似乎使人遠離災厄,但亦同時暴露出人人內心深處,對不吉利事情降臨的極度恐懼,原因是天災人禍老貧危疾無時無處不在,而且無可避免。

被稱為「戒禁取」的忌諱吉慶事,在佛教是稱為「我見」範圍,而「我見」是佛陀在原始經典中 四諦三轉十二行 修行門第一轉的主要內容之一,即如果依照次第,必須戒除「忌諱吉慶」所有的一切想法,才能有望初步證得修行入門,同理,如果不能排除祖宗或傳統遺留下來忌諱吉慶事的影響,永不能證道!

    與貪、瞋及無明() 相似的是,貪和瞋恨當中必有無明() 起;而戒禁取及疑屬於我見。所以,指向滅除貪欲和瞋恨的路,首先要致力於驅除無明(),包括向剷除戒禁取及疑,當我見被削弱之後,前二者便較易於處理。

    忌諱吉慶(戒禁) 見是源於無明的恐懼,復以忌諱吉慶(戒禁) 執見的手段試圖去驅除內心的恐懼,其結果反而是增加了心內的恐懼力量,稍事分析,即知道忌諱吉慶的執見實在愚不可及!唯有以正智來引導正念,念念相續,對於善不善、有過無過、尊卑成敗、得失福禍等的諸法皆不動搖,祇想此是四念處等,至此就是止、就是觀。


人就像一所客棧,
每個早晨都有新的客旅光臨。
「歡愉」、「沮喪」、「卑鄙」這些不速之客,
隨時都有可能會登門。

請歡迎並禮遇他們!
即使他們是一群惹人厭的傢伙,
即使他們 橫掃過你的客棧,搬光你的傢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們。
因為他們每一個,
都有可能為你除舊佈新,
帶進新的歡樂。

不管來者是「惡毒」、「羞慚」還是「怨懟」,
你都當站在門口,笑臉相迎,
邀他們入內。
對任何來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為他們每一個,
都是另一個世界派來指引你的嚮導。
──魯米 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

This being human is a guest house. Every morning is a new arrival. A joy, a depression, a meanness, some momentary awareness comes as an unexpected visitor...Welcome and entertain them all. Treat each guest honorably. The dark thought, the shame, the malice, meet them at the door laughing, and invite them in. Be grateful for whoever comes, because each has been sent as a guide from beyond.
Mewlana Jalaluddin Rumi   120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