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遊戲的心態》

      回想當初為人師的兩三年間,實在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學生及同事間的諸多事情,某天校長召見,似乎是「閒談」和「關心」近況之話語間,忽然向我表示:「勿把日常教學當作是玩耍!」哦!明白了!原來給人家知道我連工作也如遊戲。於是深思再深思,之後我並沒有改變以遊戲的心態去工作,不過把那種心態變得「認真」,並把它帶進教學和處事的內層,更符合實際的工作而己,自從作出這樣的調節,一切內外人我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團體族群的眼光就是,只要覺得你是「積極」地向著他們群體的同一方向幹,便不會注意到誰是「障礙物」。

    禪修講座的大前提,無論談到任何題目,儘可能把繁複的內容轉成簡單明了,除此之外,還要探討它在實踐方面的入手處,我們的生命日子極度有限,「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現代人既忙碌且易忘失,但藉由文言為溝通及理解的工具又不能丟棄若只於此用功,則雖百年不懈,惟是學者而己,自古如是,何況今日!實修必供入手處,融入日常生活,寐寤匪忘,反覆不斷磨練思惟,矢志不渝,才見成果。

    上講《心經》談「空」,附錄講義首以 "我們是在相對的層次上,以概念來說或思考非概念的絕對真理:「空」" ,意思是我們雖然談「空」,但實際上只「空談」罷了!而這樣的解話,不能滿足禪修班的大方向,我們既從文字和概念的層次上去談空,其實亦只能如此,頂多把「空」解釋為我們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的「平等」和「因緣無自性」,於是把「平等」加進「慈悲」的最內層,成為最接近又可實行的概念。

    提供一個比內在平等的慈慈更廣泛的實踐方法,令其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一般小孩童的心態都是天真爛漫的,「漫」就是無限制的開懷,也就是比較少「二元對立」的分別性。每當小孩子在遊戲的時候,那種天地無憂的心態,是經過符合社會條件洗禮的成年人無法再重拾那等天使的內涵,就算孩童在遊戲中玩鬧如何的機謀,也是瑕不掩瑜地坦誠直率,在成年人眼中可謂幼稚或無知。正因為如此,當人們長大之後,雖然他們的心理仍停留在十多歲的階段,可是外在的表現,卻要超乎自己實際年齡的「穩健成熟」,這樣內外背道而馳的心理狀態,在整個生命中不斷擴濶,於是「二元對立」的自我觀點,不單是外在對事物的分別性,如果單去解決外在的因,而不瞭解自身心理的因素,那麼要趣向削減「二元對立」的習性和情緒,是缺少了處理內在矛盾的覺知與圓滿和諧。

   太嚴肅的人從來不會有想像力,沒有想像力的人,不會去做沒有符合自己預設利益的事情,不被預想成有什麼利益的事,最能被人認為是無聊和沒意義,無聊和沒意義的事也就是最不受自我觀點所認同,不過,愈不受自我觀點所認同的就愈遠離「二元對立」……推究我們最可能實踐的事實,這個最接近「平等」的就是………………… "遊戲的心態" 。回頭再想想,當孩童玩樂時,他們自己是一心的享受其中的樂趣,沒有什麼其他的事物可以影響他們當下的心態,那種「一心」就是本性傾向於捨離「二元對立」異差的自然狀態,成年後因為各種環境條件的扭曲變易而無法再享用(喪失了那種天賦的能力),如果現代社會上的成年人,嘗試如像童心般的「一心」去做某一件事,的確很難心無旁騖地做到能天真享用的程度,這是後天心靈的染污。

    現代繁忙社會的人,無論在空間或時間上,皆無能於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內心,以致情緒常常陷於極度兩極的失衡中,這除了因為俱生無明之外,主流社會大力鼓吹的宣傳,不斷為欲望及比較所纏縛的扭曲性人生觀,在人的內心引起矛盾衝突而產生恐懼及壓抑。更困難的就是成人必須要忙於工作、處理好一切人際關係及與家庭相關的所有事,做人處世事事不得兒戲,「不得兒戲」即完成的標準,必與其時的目標相符為其終極期待,此等心理放諸各各事情上,在維護「我」及「我所」見解的前提,緊執實存實有的流程及效果,它的直接影響就是終日緊繃的情緒,符合我見的情緒高漲則興奮不己,不能達到我的預期目標也就必然情緒低落。這樣久久的心理狀況不加以自心的調較,任何其他外在的宣泄,例如以購買、享樂、食物的欲望來加以壓抑,其最終後果,必以無休止地加深我的執見及情緒的波動為慣癖。

    試圖趣向削減「二元對立」的習性和情緒,簡約的方法,把上一禪修講座所談「平等 (空性」為「慈悲」的內層,實現「遊戲的心態」在內,而外表符合當時環境的「實時態度」。首先要說明,「遊戲的心態」並非與「實時態度」相違,其重點是 回到孩童時遊戲的一心,如果欠缺想像及覺知的能力,那就什麼都談不上。

    現在說著手處,主要是內觀心態,怎樣去實行呢?第一階段是每逢遇到任何無論人、事、物,尤其是與自我見解相違的(即涉及與「我」或「我所」見的利益衝者) 情況,即以因緣法則內觀,問自己「終究」是何人?按照一或多項的去自我審觀:例如姓名、姓別、國籍、年齡、職業、社會及家庭地位等等(全數一時的假名假有),以因緣法則去觀,最終必定暸解到自己只是地、水、火、風(空、識) 聚合的短暫五蘊身,「任何人也不是」,甚至缺乏或改變了一些因緣條件,例如空間或時間,自己「什麼也不是」,當下執取什麼來維護那個並非實存實有的「我」?以這樣的見地去修習,逐漸捨離把我見加諸眼前境況的執意,如果在適時能以因緣法則內觀自心,就很容易把心轉變成內在「遊戲的心態」,至於外在的表現,根本毋須去耽心,調節好了自心,它自會控制外在的節奏,走在正道的人,由始至終,做任何事都不會偏向負面或消極。第二階段是無論日常舉心動念於何事何物,皆以上述因緣法則內觀自心,它的成效,是要自己經常清楚知道了解到「自己任何人也不是」,「人」亦暫且假名而己。這時並且可以在平常思考期間加入外境的因緣觀法(外境亦假有,唯心識而現) ,唯不在此章詳述。第三階段是以「遊戲的心態」作為外在「實時態度」的內層核心,它的標準是,內在「遊戲的心態」愈是認真和喜悅盈滿,則外在表現出來的態度愈為進取務實,而自己卻深知自己的外在行為,其源實自內心的「遊戲心態」。你不可能一開始便到達最後的階段,必須從有關當下自身的因緣觀法下手,成就的人會知道平日處事時,其他人絕大多數是外弛內張或內外皆張,自己卻是時刻急緩皆外「張」但內「戲」,因為到底自己「什麼也不是」,你「張」個啥?亦「弛」個啥?必須要認識清楚,在自心能逐漸成長於深入觀察「自我」的因緣法則當下,所謂外「張」但內「戲」的真正意義,並不如一般所了解的外表緊張而內裡弛緩放任,它所表達出來的心理及行為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增進,內裡是通過因緣觀的「認真遊戲心態」,而外層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務實的行動態度,其實際的依歸還是內層的「認真遊戲心態」。

    能夠依上述的方法,把外包著行動的態度內藏以悅樂的認真遊戲心態,當世的利益就是,無論外境如何的困惑苦厄,內裡的遊戲心態就如無㡳深淵的空洞,沒有一點兒堅實的抗拒反應,當下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遊戲而己!當遊戲完結了,還有什麼?遊戲!如果你懂得一心享用,是免於恐懼及抑壓情緒的最佳天賦禮物,是「上帝」的恩賜!

    修心法門的著手及階段處理,差之毫釐,繆以千里,這個方法適合對於基礎佛法五蘊無我及十二因緣有一定程度認識的人,較為理想的是經已研修過鏈綁因緣觀及七覺支統貫。如果身忙心忘至沒有時間及空間去思考進而實踐的,拿什麼也實在無計可施。極度戀棧目前人生角色及名位財富的人,出離心較弱,能發揮此法的內力不足。覺知和專注能力弱的人,那怕修習什麼也不成。對人對事對自己缺乏幽默感的性格,修習這個法門事半功百倍。凡事著力於目標及成本效益的,這個方法根本不適合你的需求。遊戲的心態是少於目標指向的一心享受!不理地厚天多高,只管認真地享受!

    上述我已把自己實踐了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方法抽絲剝繭毫不保留地和盤托出,有興趣的人可以根據其內容細節,以自己的智慧去抉擇及裁剪適合自己的部分,只是著手入門的三個階段必須拾級而登。

問:一旦外境來到,是現實的苦迫,當前的苦是「真實」的境,「心態」如何能立即解救如此的困惑?
答:外來因緣所生的境況,本身並沒有「真實」的受,是根境識三和合,於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 生起其觸與受,由此意識分別為苦、樂或捨。本來這裡的內容牽涉及「外境」和「內心」兩方面的因緣性,從眼耳鼻舌身六入處所接觸到的外來刺激,其複雜性不單只絕對獨立的三受,唯是縱橫交錯在其中的波濤動態,很多時候,既苦且樂或捨中苦樂是也。不過,任憑「外境」是如何的複雜與極端,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自心的感受,所以,整個主要的關鍵在於能夠調控自心,並且要在平日未有外境刺激的時候就經常反覆思考串習。

問:「以遊戲的心態」為內層核心去行動,會不會令自己外在的行為變成像遊戲般的不認真?
答:正如上述的第八段文章內容所述的階段,「遊戲的心態」是以觀「我」及「我所」的「因緣法則」而逐漸如實了解所謂「我」終究是什麼一回事,除去姓名、姓別、國籍、年齡、職業、社會及家庭地位等等,剝下假設的畫皮之後,當下以因緣法去拆解「我」的見解(執見與習性),由此著手,最後才達至以「遊戲的心態」支撐著思想與行為,以內觀自身的因緣法去破解自我執見的獨特法門之下形成的「遊戲心態」,根本超越 積極消極認真不認真的極端,並且不落入負面的情緒之中。

淨土偈語
皮包血肉骨纏筋
顛倒凡夫認作身
到死方知非是我
從前骨肉付誰人

天底下事
活在生命中  行色既匆匆  明日猶未至  往昔已朦朧
活在塵世中  來去人擠擁  未嘗了知己  此心何所用
活在變易中  時間捉無從  盼望成過去  掠影瞬如夢
活在因緣中  離合皆一同  森羅百千萬  始終唯是空

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向死亡學習》

      首先說一個多年前曾經聽過的禪宗故事,一群和尚在寺院中的禪堂靜坐,忽然不知從何處來了一位美如天仙的女子,頓時擾亂了原本十分寕靜的室內氣氛,領頭的和尚想盡辨法也沒法把禪堂的大門打開,眾人唯有在那裡呆等,亦實在未能再如前一般繼續靜坐下去….. 因為他們近距離看見美麗仙子吸引人的儀容,和嗅到一陣陣的女兒香氣,那種抖動人心的感覺,直是撩動了欲界人類的性本能,那還有能耐平靜地修持?就這般情況下不知過了多少個時辰,眾僧人總好像一直被那仙子的舉止容貌吸引著,沒有水也不覺得渴,沒有糧也不飢餓,一下子亦似乎經歷了很久的時光,眼前仙女臉上的容貌開始變老……. 不斷地顯現出皺紋…… 老婆婆終於一命嗚呼,死在禪堂…… 時間過得真快,陣陣屍臭味從死去的老婆婆潰爛遺骸中流出,僧人們無不掩著鼻子爭相遠離避開,為什麼那道門總是打不開呢?正在陣陣騷動之際,剛才屍骸臭水經已無縱,觀音菩薩現前,剛才一幕是菩薩應身的教化,禪堂大門打開,不過黃昏時分而己,眾人大悟。

    南傳的出家人,在他們的修行歷程,必定要經過在深山荒野中獨自渡過的一段日子,和在野外墓塚附近觀察屍體的變化情形。獨自在荒野中或葬場附近修行,有許多情況,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得到,例如有一位僧人在葬場靜坐,夜裡忽下天雨,僧人拾起身旁破碗,盛水而喝,早上才發覺該 竟然是人的頭蓋骨!另外在山野靜坐獨處,對於心理上的考驗,的確是一種可以形容為置於死地而後生的試煉,我們人類,幾許能想過自己能與其他萬物平等?這一個概念,在荒野獨自修行是能夠親證的,但那個環境的驚悚性,亦非一般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可以接受得了!

    我們習慣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難有機會待在葬場去看人死後屍體腐化的整個過程,退而求次的,是從醫院至火葬儀式舉行的地方去尋覓。如果患有重病瀕臨死亡的親友,你要把握那個良機每天抽點時間到醫院去探望他們,你要一直保持警覺和觀察,在病者及其至親的人之間,會發現一些與平常並不一樣的互動感受。我曾見過的是:將要死亡的人很不想死,親人已被醫生告知病重者時日無多,但每一個人都向快將要死者說謊話,他日出院後如何如何…….. ,但有些重要的文件例如遺產等必須在病者還清醒時,在律師面前簽署,約好律師到醫院的時間,又怎樣去說服病人呢?難道忽然改口說出真相?真是兩難!。要特別留意將死亡的人,於「生有」最後階段是如何的轉變而進入「死有」,你將會對於生死有著更深切的理解。 

    第二個值得一去的地方,當然是殯儀館及火葬場,前者或有喧鬧的宗教儀式,那些儀式的差異是完全無關重要的,從殯儀館及至火葬儀式,死者的親友對於死別的動態,是延續之前在醫院看著亡者死去過程的心理教育。

    還有一個值得去的地方,是屠房或入口處,我曾經有過的經驗是,當年舅父母的養豬農場飼養了兩百多頭豬,平日除了餵飼時間外,牠們都會十分安靜。總有一天要賣出去供屠宰的,奇怪的是,每當搬運往屠房的貨車在豬欄出入口停下,御落鐵籠的時候,在豬欄內的豬兒們,都齊齊發出哀號的尖叫,牠們是有靈性的,知道大限將至!會不會這一次就輪到自己?在屠房的入口處,許多豬牛等都會極不願前行,甚或跪地不起,工作人員要不斷用鞭抽打驅趕,如果能夠親眼目睹那一幕,對於生命的意義,必然有另一番的啓發。

    記得小時候在外公的村裡,每逢節日尤其是過農曆新年前夕,因為鄉村人多,所以要宰殺超十隻以上的雞和鴨() ,飛禽被綁在大禾堂的空地上,我們一群小孩子則蹲在一邊看熱鬧,差不多中午時分,兩三位村中女性長輩,各人手執早經磨銳的小刀,她們不時說比比誰能更快㨗的一下了斷,霎時眼前手起刀落,只見她們的熟練手法,一手執雙翼及頸項,另一只手以小刀猛力在頸上一拖,隨即把雙翼及頸項三者綁縛,丟在禾堂的空地上,不是兩三分鐘,雞和鴨臨死痛苦掙扎所脫下的毛,在空中亂舞,濺下的血灑滿地上,伴著垂死的哀鳴,從小每見此等場境,心中對於 殺戮這個名詞,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理解。香港的五六十年代,雖然西方的文明帶來了不准殺狗的禁令,支那人自古以來的殘酷成性又怎會一下子為之所動,鄉間在冬季屠宰小狗的習慣依然,那是極之血腥殘忍的場面。長輩村民一般殺狗的方法有幾種,最常見的是把小狗連同一塊大石袋入大麻包米袋,浸於河底中約半小時,然後把袋拉到河邊,若眼見袋裡有郁動,即袋內小狗還未完全氣絕,則以木棒猛打至倒於血泊中滲死不動為止,小狗們哀慟吠叫震撼,當場情景的反省,令人明白到為什麼支那人的命運老是離不開殘酷的一幕幕,支那人自古以來對所有生命都不會加以尊重,這是頑固的集體習性,因果循環,密遠化機,絲毫不爽。**以下一段是122日早上加添的(還有一件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小孩子都很喜歡隨山跑和到處鑽的,祠堂神檯後是兩邊通的狹廊,中間擺放著一些大鐵鏈和既長又尖的器具,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支長約四五呎的圓形尖杆,一邊是木製的手柄,中間有幾道坑紋(後來才知道那些是用作放血的)不知有什麼用途?記得大廳有一張大概兩英呎濶六英呎長,而且十分笨重的長櫈,櫈的前後沿兩邊各有大鐵扣,那張櫈的高度很不適合人坐,亦不知道有什麼用途?有時遇到特別的節日,晚飯後小孩子都被呼喚要離開大廳,只有外公和兩位舅父在廳內,好像要準備幹一件什麼事的認真嚴肅,我們大伙兒小年紀的,在那一段大概一小時的時間,隱約會聽聞關上所有大門的廳堂,傳出陣陣淒厲的慘叫聲音……,並且好像有動物在拚命掙扎,之後讓我們可以再次進入大屋廳堂的時候,只能見到長櫈及地上被清洗過的水漬,廚房的大鍋卻煮著豬的肉塊,灶頭全放著內臟,明天和以後數天的飯餸,就是各式各樣的豬肉製成品。)

    修習慈悲需要不害怕殘忍,因為修慈悲平等觀必須以能入的智慧為核心,如果恐懼遇見殘忍的場面,是永遠修不到圓滿的平等慈悲!這點要特別留意!要預先使心不懼怕殘忍的境況,這是要先修的心理質素,不是叫自己去行殘暴的事,例如日常走到街市的魚檔去看人劏鮮魚,手起刀落的純熟,用刀柄或木棒猛擊魚頭,打鱗再開肚取內臟,把鮮魚灑在其他的魚肉上,手上的魚身還在不停地抖動著………. ,喜歡吃生劏鮮魚的人看見十分興奮,害怕殘忍的人索性掩面不去看,不過,想修習平等慈悲的人,不去選擇以上兩者,但念慈悲心,有機會便要去劏活魚的街市檔口看看,要用智慧思考,不要加入自己負面的情緒,要經得起殘忍和死亡真相的洗禮,才能夠從中啟迪慈悲的種子。如果向來很害怕見到生劏活剝鮮血淋漓的場境,我更建議多去街市「觀摩」那種實況,先用這個方便來修好無所懼才能入的前行。
    我們都害怕死亡,這是與生俱來的恐懼,由於恐懼,令我們逃避一切關於死亡的內容,如果能面對它的真實面貌,只要不落入負面的情緒,反而會使我們從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這是禪修的實際心理策畧。

    最後,讓我多問大家一個問題,以便能打開你的心扉。如果你擁有三頭六臂的神通,但懼於慘不忍睹的場面,那麼莫問你當下是成道與否,你憑什麼膽量和智慧去救度苦難的眾生?再者,有朝一日成道之𢓌,需要下地獄去拯救眾生,莫講真正地獄的情境如何,現時可以想像得到的,必然近似是血肉模糊和哀鴻遍野的慘情,如果不修無懼前行,慈悲心也就成為空談罷了。所以,正如修習削除煩惱的次第一般,先粗重然後細微,任何最明顯的煩惱,集中自己最強的心力先去攻堅,漸次其細;修慈悲心一樣,愈是恐懼血腥殘暴的慘況,愈要找機會去衝破那門心理障礙,他朝你才可擁有無所懼畏的能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