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信息量低的詞彙》

             戒師問受戒:「能持否?」一律答曰:「能持!」。一心去受戒,不能也先答能,日後才算,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問題並不是在於 ?是怎樣去完成?

    什麼是「信息量低的詞」?且讀讀從互聯網上找到的一個比喻:

「小楊是個保險銷售員,他比其他同行更勤勞,但業績卻差強人意,因為他有一個致命傷——他說話總是一板一眼的,給人的感覺木納,沒人情味,而這非常不利於他的銷售成功率。
儘管小楊的業績總是不達標,但小楊的上司小張見他是個勤勞的人,或許給些機會與時間打磨一下,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銷售能手,於是小張把小楊叫來辦公室輔導輔導。
 小楊,你說話太一板一眼了,這給人的感覺是你這人不懂得婉轉,客戶會覺得很難和你相處啊,你嘗試說話親切溫柔一些,畢竟賣保險其實就是賣服務的,讓客戶感覺良好是必須啊!」當小楊正想為自己辯護時,小張又繼續苦口婆心的說道:「總之一定要有親切感
於是,小楊牢牢記著親切感這一詞,嘗試讓自己散發出這一特點,當他面對客戶的時候,他會先寒暄問好,把準備的禮物送上,給予顧客最真誠的微笑,儘量把話說得婉轉些,不再直白的說出要是你死了你家人會很可憐你要負上責任這種話,並擔保答應顧客的要求必定做到,全程含情脈脈的詢問顧客的要求。
最後,小楊還是一樣達不到業績,過度的親切感讓人感覺到無形而反感的壓力,顧客反而被他的過度熱情嚇跑了。小楊的業績不升反降,回到公司還被小張數落了一番。
小楊痛定思痛,他決定研修銷售技巧,打磨人性的圓滑,報名上課,廣交同業好友,彼此互相交換讀書心得、互相學習。
在這過程中,小楊發現到「親切感」的真切意義為何,幾時該放,幾時該收,對誰要親切,對誰則保持距離他還學習了產生親切感背後的心理機制,他學會了利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和語氣讓人感覺親切
他也明白到親切感不是單純的一味熱情奉承,適度的展露出應有的原則,才會讓人感覺可靠。
而這一切,都是在他深入思考學習「親切感」這一詞彙的含義後,才得到的領悟。

今天你的知心好友給予你人生的建議,你同事給予你工作上的建議,當他們說「你要變得更自信一些」、「更大方一些」,還是「學會配合一些」都好,你千萬別立刻把這些建議搬到自己的身上,因為對你來說這些詞彙所隱含訊息量太低。」

     我們活在此時此地,極度繁忙的空間與頻繁人際之間的互動,你是否也感受到,時間好像被壓縮至無法給人喘息的短促,所以,缺乏清晰的頭腦,在蒙混籠統的狀態下,很習慣於發放及接收訊息量低模糊不清的的詞彙,而頭腦在分析那些訊息量低的詞彙之後,卻無法做出適當的行為與決策,甚至於發出那訊息量低的詞彙的人,很多情況下亦不知道自己的言語或文字的內容是指示什麼細則?於是乎那個因果循環的關係,透過訊息量低的言詞去執行「差不多」對應的行為,然後再以「差不多」的結果去交代。人與人之間習慣了透過訊息量低的言詞去溝通及行事,整個社會也就充斥著「差不多」的流行模式,去到每一處有人交接的場所,除了上司及老板對於下屬及員工的工作效率要求可能有小點例外(因為他們控制下屬及員工的利益及生活收入) ,其他一概以訊息量低言詞及「差不多」的風尚操作。
為什麼訊息量低的言詞會導致整個社會瀰漫著「差不多」的風氣?因為每個人對於理解的廣深程度有差異,透過語言思考所處理的訊息量是不一樣。若然透過訊息量高的言詞,行為的異差可能縮小,那麼結果也比較有可能接近所訂目標。當詞彙所表現的意義不夠具體,訊息量不夠,就會衍生出「差不多正確」的行為以致依言詞去支撐行為也各別由於處理及執行差異程度擴大,甚至出現與言詞不相關的行為,結果顯而易見的,就是形成「差不多」去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
當我們的腦子習慣了訊息量低的言詞,對於所有訊息量較高(具體詳盡)的訊息(文字及語言)便會產生厭惡、抗拒、不勝其煩悶和不()接受,並非出於有意識地分別那些外來的資訊,是慣性自然促使那個心理機制去機械性的對應那些訊息,於是頭腦變成籠統糊塗,覺得詳細的文字語言是極其煩厭的事,久而久之,內心便欠缺了對事物比較深層的分析及思考力。就算別人怎麼向你表達具體的談話資訊內容,習慣了訊息量低的言詞的人,只能明白十分表面層次的理解,這是心靈能否攀上一個新層次的極大障礙
    為了對付習慣了訊息量低的言詞而喜好「差不多正確」的眾人心理,每一次佛學禪修講座中有令頭腦不那麼「厭惡」的餅食和飲品供應,還有笑話和閒語間雜,那些都是「藥」,想要把頭腦放在較不衝突的位置,自然要給它一點「優惠」和「鬆懈」,好讓它安靜歇息,那樣心才可以有聆聽的空間。現在的情況,只能透過網上來講述,對於想學習的聽眾來說,雖然可以自行掌握觀看的時間,但相信於未曾能夠自我紀律的修習者,或許會成為不可通行的巷尾,這是因緣。

    有心學習佛法的人,當要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把弱點調整過來。那又是另一個訊息量低的言詞,就算你知道自己的弱點,又怎樣去進行強化?倒是一個大問題。老實說,現代人,尤其在大都會的現代人,長期習慣了用訊息量低的言詞溝通,想 深入佛法 是極困難的事,擺在眼前的,有兩條簡單的心靈之路可選,一是唸佛;另一是信耶穌基督,其他的設想都不好玩!實在太過「遙遠」了!放棄還是最「賞心悅事」來也,反正那是一個最令人舒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