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再談因緣》

    「因緣」兩字寫出來不難,只共廾多筆劃,要明白箇中的含意,就似晴空晚上的朗月,只看觸不到,遙指發遐思。
 
    「因緣」是佛陀在原始佛法時代開宗明義闡釋的甚深道理,它是整個佛法的中心義趣,佛陀的一生說法五十年,從來不曾離開過「因緣」這個命題而宣說,懂得「因緣」的人,就稱為「見法」(見因緣之法),可逐步入聖人之流了。

     「因緣」代表我們在世間所有人、事、物的狀況,是我們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的一切,「因緣」,正如201310月所寫的,就是形成我們從意識知覺所知道周圍存在事物的條件,其範圍當然包括我們自己的意識。世間一切事物的出現,都依靠著不同「條件」(因緣)[conditions] 的聚合,「條件」的聚散,就令事物生()和滅()、成()或壞()、顯現或不顯現,每一件事物生滅或成敗,一般人只知道它的表面的現象,而沒有足夠智慧去洞察形成那表象的因緣。

     先不要說到「因緣」性 那麼深玄,老實去探討,「因緣」所代表的,一是其不永恒性,因為所有世間現存的人、事、物(當然包括自己) ,皆依眾多「因緣」(條件) 聚合而生,而條件不斷變化,事物亦必定時刻變易,不過可能我們腦子的思考過程有所偏執,所以平常不覺察,等到突變發生,就成為腦子所判斷的 意外 ,事實上在我們周圍,被我們自己的感官所知覺的所有一切,無論他們是可愛與否,除了當時可以好像實況地接觸得到之外,和電影放影機用光影放映上大銀幕的影片播放流程簡直無兩樣,有任何一段影片可以永久地保存下來嗎?就算想用什麼方法去封存,當那既有的條件消散,事物就不可能延續,而且因緣條件的複雜,使事物的生滅來去,沒有必然的絕對性,所以它們被稱為「無常」(不永恒的變易)

     第二是在緣生(依因緣而生起的事物)當下,必然受到因緣的限制(限制性),所以,在緣生法中出現的事物,並不能主觀地從我們的心所欲,所以稱之為「苦」!它們是依靠事物本身因緣條件的散聚而定,亦是不能完美的意思,因為在什麼因緣中發生,便受到該等因緣的限制。那麼,為何稱之為苦呢?佛教說的苦不要誤以為現實的苦,如果從生到死都離不開現實,而認為現實都是苦的,這種觀念便會造成消極、逃避、納悶、煩惱及沮喪的心態,以至不知道應該如何。佛法所教導的絕對不是「現實是苦」,現實是依因緣而生,然而緣生法不可能永恆,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一般人沒有洞悉因緣的睿智,不了解諸法因緣生的真相,所以便按照人們自己的想法及需要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想要喜愛和擁有的一切永恆及從心所欲,我們的想法及需要不乎合因緣所生的現實,但當我們沒有看清楚真相,和我們常態的想法不一樣,便會帶來失落、憂慮與痛苦。苦不是現實而生,是因為看不清事實,按照自己的想法及需要去實行,和現實脫節而來的。活著不一定是痛苦,是要看你的智慧和心境。痛苦是某種因緣而致,而不是事物本身,要消除痛苦便要改變令致痛苦的因緣,而不是那事物(世界)

簡單來說,例如家境貧困便要多積極工作和尋求知識,自己未能成就那個目標,也可以教導下一代知道努力求學奮鬥是脫貧的正途。疾病的發生最能顯現「無常」的威力,我們的身體,活像一部大機器,當中的零件(器官) 運作,一旦有少許不協調或勞損,身體的各個部門便不能如常的操作,或運動起來感覺得困難不適,當然,遇上身體病變,直接的途徑就是去求醫。上述兩種情況:貧窮和疾病,大多數人都會循著那正常的途徑去找出它們的因緣,改善它們的條件,然而,都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程度!較有智慧的人,首先用自己本源的力量去調較自「心」,不斷地思考自己一生經歷到的所有事情,歸根到底只是當時能接觸到的浮光掠影流程,過後只餘記憶,而沒有可能實在實存地保留下來,因為一切都在變易中運作!

    其他如憂累、恐懼、失落、哀傷、消極、逃避、不幸遭遇、人事關係、生離死別乃至受人責罵或譏毀奚落等等,全都歸納到透過調較自己的「心」去減輕或去除自我抵抗的痛告。

 能夠在逆境中暸解憑藉因緣所生的所有世間一切,皆是「無常變易」及「不由自主」的道理,對於人生所不能避免的困苦衝擊,或任何意外事情的發生,必定能用比較從容且豁達的心理狀態去應付,減輕對身心情緒的打擊程度。

總括人世間所有的人、事、物,依因緣聚合而生,藉機緣巧合而相遇,只能夠有相互影響的因緣流程,而無永恒的任何實質存在,除了虛幻的自我記憶。

在黑夜的汪洋中航行,偶然相遇鳴笛燈照,之後各自分道繼續啟程。

    順便一提,把生命一切交給神的宗教徒,他們在世間的生命歷程,同樣要面對「無常變易」及「不由自主」的緣起規律,他們把生命中的所有事,一概都交給他們心中認為的 代理”() 處置,如果在他們面前提起 因緣 無常 因果 等詞,絕大多數的,聽聞便會立即十分抗拒,在未有深入清楚了解該等詞語的內容時,轉而針對那些誤認為是佛陀發明詞彙的表面意義,直至什麼邏輯理由也說不清,因為他們的宗教團體素來只承認自己的才是真理,而不容許信徒閱讀窺探深究外來有關於人生義理的資訊,以便維護他們絕對的威權與一致性。


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星期六《家長佛學禪修班》 2015-2016 行事曆表
 
201510 20166  每月一次
每講兩小時由上午十時至中午十二時
地點:學生活動室(402)

第一講 (10/ 24 )
南傳巴利文念誦: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家輪迴理論,《念住入出息法》十六階
 
第二講 (11/ 28)
南傳巴利文念誦: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家輪迴理論,《念住入出息法》十六階

第三講 (12/ 12)
南傳巴利文念誦: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家輪迴理論,《念住入出息法》十六階,

第四講 (1/ 23)
南傳巴利文念誦:Homage To The Buddha[禮敬佛陀]、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說古老禪法十二因緣,研討座談

 第五講 (2/27 )
南傳巴利文念誦:Homage To The Buddha[禮敬佛陀]、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說古老禪法十二因緣

第六講 (3/ 19)
南傳巴利文念誦:Homage To The Buddha[禮敬佛陀]、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說古老禪法十二因緣

第七講 (4/ 23)
南傳巴利文念誦:Homage To The Buddha[禮敬佛陀]、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說古老禪法十二因緣

第八講 (5/ 21)
南傳巴利文念誦:Homage To The Buddha[禮敬佛陀]、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說古老禪法十二因緣

第九講 (6/ 18 )
南傳巴利文念誦:Homage To The Buddha[禮敬佛陀]、The Five Precepts[五戒]
佛說古老禪法十二因緣,研討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