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一個患濕疹康復者的自白》

     20218月尾,感覺從頭頂開始極癢,繼而逐漸遍及左右肩膊、背腰及雙手,經歷超過四個月與病搏鬥的艱苦日子,直至本月(12) ,已經痊癒了八成。

    患上濕疹的病者,從自己的經驗及多位病者的實況可知,一般的過程,第一步是先去找普通科西醫,因為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皮膚患上什麼病,普通科西醫可能斷症是皮膚敏感感濕疹,通常給予中低度的類固醇或抗組織胺藥物,也可能加上一些例如synchloramin的抗敏感藥,如果上述的藥物可以令患者痊癒,那麼皮膚病自然可以判斷為敏感或很輕度的濕疹。若然未能好轉、好轉再復發或病情更壞,那麼幾可判別為濕疹,於是下一步,絕大部分的病者(包括我),會尋求皮膚專科西醫的診治,但要知道的是,當今在香港,較為有名氣及醫德的私家執業皮膚專科西醫,通常診症輪候排期多於一個月,開出給予患者的藥,無論內服、洗頭、洗澡、搽頭及塗身等,無一不是類固醇藥物,而且「專科」西醫必然開給病者頂級或接近最強效的類固醇藥,以期達到短時間見效及即時止痕的效果。

   以我自己親身經歷的體驗,對於嚴重的濕疹皮膚病,類固醇藥物暫時性止癢效果是可以的,但根本 “治癒” 濕疹皮膚病的能力則欠奉。然而,相反地,它對能夠整個濕疹皮膚病的壞影響,則遠遠超過它能暫時止癢的好處。

          從許多的大眾傳媒資訊及西醫口中,他們是不會確認類固醇藥物對濕疹皮膚病長遠的全面弊端,只說「適當」利用沒有害,但其實所有患者所關心的,除了“暫時止癢” 的好處之外,是它能否根本治癒那個病?我曾經在診症時期,親口問過一位皮膚專科西醫(新界北區只有他一人,所以「生意滔滔」),用上10天內服類固醇藥(其實我只服了兩次,再不敢服下去) ,及全身大面積地塗過類固醇藥膏兩三星期,最後也不能稍見起色,所有特級類固醇藥物都用過用盡之後,長期有什麼辨法解決?他的答覆是「每天全身塗潤膚膏五六次」!咦咦,如果「塗潤膚膏」可以解決濕疹的問題,即達到冶療的效果,哪又何須看專科醫生及用類固醇藥在先?這樣與普通認知的邏輯不合!我又再問究竟濕疹可否治癒?答覆是「會復發的」,答非所問!其實弦外之音就是西醫不可能用類固醇藥治癒嚴重的濕疹皮膚病!正如從文言中知苦和實際的感覺() 一般,用過類固醇藥物,便會清楚了解到它於解決極度難當濕疹皮膚病的同時,帶來愈塗愈覺得患處更出現問題的感受,它的反應在於感覺患處的皮膚變薄,塗上能即止痕的效果總不及前次,但痛受增加(其他的長久副作用可在其他資訊找),一旦塗過一次,能夠即時止痕之後,那種似乎是「毒㽼」的慣性生理(更極痕難忍)心理(即可止息痕癢) ,會驅使患者一直無法自拔,意思是一旦用上皮膚專科西醫所開給病患者的特級類固醇藥,世間再沒有其他更有效止痕癢的藥了!事實上,皮膚科的類固醇藥,不單不能治癒嚴重濕疹,還會令病者愈用愈覺得患處有問題。還有更麻煩的,就是皮膚科的類固醇藥只是一種壓抑著表面病徵的東西,正如我們學習禪修心理一樣,壓抑終必帶來反彈,壓抑的力量愈大、日子愈久,反彈就愈是強勁!

         中西醫對於濕疹的理論各異,但兩者同樣涉及患者個人的免疫力,西醫多加上外界的誘因,而中醫則著重於內在的因素。曾聽聞有中醫說,體內所積聚的「垃圾」,未能從自身本然的渠道例如大小便及汗液等排出,等到整個「垃圾桶」都滿溢而瀉泄於外,表現出來就是疹。另外一位中醫則說,皮膚表面看到疹,事實上體內還積聚了更多,所以中醫治療濕疹,治理皮膚痕癢僅為手段之一,根本治療對付的重點,首要在清除積聚於體內的所謂「毒」的「垃圾」,兼且超越只是治療的,糾正身體自我正確認知範圍,而不完全放在外表的疹,這就是中醫對於治療濕疹的整體理據。

        對於較為嚴重及身體大面積的濕疹來說,自身經驗告訴我,西醫方法是止一時之癢的絕路;中醫呢,因為他們不以 止息痕癢為首要目標,所以患者必須捱苦,捱苦包括忍受痕癢(中草藥膏對於止痕方面的功效當然不及類固醇,而淘寶網購的所謂「中草藥膏」,因為功效和口碑決定銷量,十九也加入了近乎西藥固醇的成分,視乎多少而已)亦因痕癢而導致不能入睡,不能入睡因此精神痿靡不振,精神不振而有情緒低落乃至在病變的高峰期有完全失望的可能性,但那是嚴重濕疹患者能夠完全康復的唯一希望

        曾經讀過一則很有寓意的故事,有一個十分沒主見的人,常常依靠他人的主意作為自己行事的嚮導,同樣一件事,早上太太說應如何做,於是他依照著去辦;中午回到自己雙親的家,父母各提兩種不同的意見,於是他得按照三人的說話去行事;下午岳丈岳母到訪,又各各說出不一樣的建議,那一個沒主見的人,想起向他提出五種不同的意見去辦同一件事,各有各的道理,於是不敢貿貿然去行,索性坐在家中什麼也不做,等到太太回來給大罵一頓!寓言還寓言,病到來頭,不論相信西醫還是中醫的理論,還是要去治理的,斷斷不能坐以待病。如果相信名牌專科西醫的,儘管去排期等待;如果想根治的,我的提議是,不要先去嘗試專科西醫的特級類固醇抑壓藥,因為它的壓抑,會令後來你的濕疹更難更難於治療。話得說回來,若然我沒有患病而漸癒的親身經歷,我還是選擇首先去相信名牌專科西醫的,真可笑。

    以上我所寫的不是宣傳或廣告,或許給有緣讀到的朋友一小點參考,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以下列電郵聯絡我,我當誠奉真正「醫德雙馨」醫師的地址。


gr730b@yahoo.com.hk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本末倒置》

        世俗的事情,愈是從它們的苦樂麻煩處裡鑽,所得到的體驗就愈豐,所暸解的面就愈廣濶,等到世智深入,反觀原來始終還是如此而己,則有可能逐漸把苦與樂的味道省之又省,而向行於捨地的心態。

        不要說得太玄的令人不明不白,其實今次是寫 追女仔 的事!?例如年青小伙子想結識一位心儀的女士,十之八九是從她本人開始的,相貌、身裁、談吐、儀態、氣味、衣著、愛好等等,此亦合乎常規常理!不過,此實仍 本末倒置 的道理!

昔日的所謂盲婚時代,絕大部分的夫妻都能夠相濡以沫至白頭偕老,反而現代或西方社會的所謂自由戀愛方式,中途離異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否想過為什麼會那樣?不是時代的變遷,也可能不是被第三者異性誘惑的關係,亦不能一概怪責到日久生厭的路遙知力的關係,最大的原因是:婚姻這段人生長途賽跑的事,現在自由戀愛方式的接觸方式(approach) ,一開始便出了 本末倒置 的不對(不是絕對的錯,所以不說是錯) ,為什麼呢?

首先我指明是 人生長途賽跑的婚姻 ,而並非短敘情人。第一,如果想知道眼前那位自己既心儀又喜歡的甜姐兒,活到七老八十的時候,會變成怎麼雞皮鶴髪的老模樣,最好的方法是從哪裡去找到現成相似的來一看?看過後在腦海裡的印象如果還是可以的,日後能白頭到老的成份就高了許多!不看過你怎知呀?第二,正在拍拖蜜運的人,通常最愛隱藏自己醜陋的真性,你可用怎樣的方法去畧窺大體呢?如果知道她真性情的大約,仍然覺得無傷大雅的,那可共渡隱難而不離的成份又增加了!還有第三,她接物待人的真面目又如何呢?通常在未來對象面前都會表現出大方得體的,真來切實利害關係出現的時候,你又從何處可瞭解一二?第一點要先去察看清楚未來岳父母大人的相貌,這個邏輯想法很可靠,你的伴侶將來老去也會接近那樣的容貌與體態。第二點她()的兄弟姐妹自小與她相處必定知道,但一般情況下,親友都不會壞自己人的大事,那麼,在言談話語之間,要很細心去揣摩究竟,尤其是她對家人說話及態度有否與平時和你相處有大異?第三點要先看她的朋友多寡(尖酸刻薄、斤斤計較、小心眼氣度差劣的人通常少甚至沒有朋友)及屬於那一類的人(未觀其人先觀友)

 三點內外美的標準量度,如今之自由戀愛則從 本末倒序 的方式去先觀其人,那就是為什麼短途的男女關係無妨,路遙知馬的,就今不如昔了。起碼以前替人說親的媒婆能人所不能的通曉男女家雙方全家上下一切!而她是否能夠坦然地告訴某一方又是另一回事。

        大多數婚姻的代價,除了要向對方負責之外,還要負起令對方不捨棄對自己不負責 的責任,還有更昂貴的價值,就是這一件本來經己是複雜的事,更要牽涉及對方的一群親友。

        要更「如實」了解人世間男女之事,第一是要多番親身經歷過,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慾欲全消的年歲,去透徹覺知那些經歷細節的「荒謬」性!有時去觀察一下在公園或街市休憩椅子上,公公和婆婆差不多全都是分開成兩群,為什麼耆年的異性總是喜歡各不相雜的溝通閒聊!?如果你也有親身經歷和知性,或許可了解到一點世間的實在事。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施與受的藝術》

     小時候,逢有親友送禮來我家,母親都會立即著意的對人家張揚謝意,之後,很多時候更會藉著某些機會再向對方表達該等物品如何的好……. 。小時無知,以為如此才是有禮貌的致謝。

    也曾見過以一位長輩編織了件冷毛上衣給另一位長輩,那知該位長輩穿上之後,即大說不悅眨話,令送者不知如何是好?世間就有這般無禮的人!另一次是我從香港帶了一件禮物到紐約,送給一位很坦白的老實朋友,當他知道該物是什麼之後,對我說他和家人都用不著,請我收回,我也十分樂意那樣做,因為他是真正率直無假的老友!

     還是從我的佛學老師們處學到 施與受的藝術 ,通常師父收下了什麼,最多祇是淡然一句說聲好,重點是,無論那次的物件合用與否,以後他們都不會再次提起,就算送的人提起,他們都一概不會多談!這樣,所有施與受的關係,就不會好像拖泥帶水地牽著泥污地布一直走,如果受者一旦再三反映出怎樣喜好施予者曾經送出的東西,主觀地認為如此才是有禮多禮,人家可能又再費神去找來送你,於是乎沒完沒了。

     在禪修作者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所收集而描述的一本書中,說到一件關於「施與受」的真人真事,某一位西方人士初到斯里蘭卡,見街頭有來討錢的貧窮小童,其實那位西方人亦早有準備,把一張張的一美元紙幣施送給那些小童,誰知四方八面走出來的人越來越多,紙幣不夠派,於是有人因為爭紙幣而打起架來,弄至場面不能收拾……

 當年教小學生,有一位很特別的家長,大約每隔一兩星期,我便會收到她託兒子送來的小禮物,當初我也不為意,後來每個星期都要收禮,於是我對該學生說:「每次你及家長給老師送禮物,都要先向我說 多謝 !」送禮的要表示 多謝 ?於是止息了那件事。其實說穿了就是,你送禮物給對方,必須要有受者在,需要受者接受了在你面前表示歡喜接受及喜歡該禮物,才能令一般的送禮者高興,覺得高興成就了送禮的快樂,是不是要向受者致意。

還有一個比較少人談論到的意義,譬喻生活很豐足,想某人亦一同來分享這份富足感受,於是給予他或她一點點的,這裡的 或許是財物的,但也不一定單指如此的施予,總而言之,如果想別人也來分享自己生命中的喜悅,施予的無論是財或是物品,都應考慮到這個層面。還有,在某一些場合,我們的行為和說話,對其他人也會達到 的效果,而這些效果可能是在一個互相增長的情況進行,而並非單方面的施與受,例如父母輩的家長為著要教好兒女,他們特別留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操守,於是,聰敏的子女們能以父母的言行身教為榜樣,在過程中,父母亦因而得到更高尚的品格,那是雙方的人格增上進步。我的大半生服務於教育界,於是自己也在不斷學習;2009-2019年間,每個月都會到學校主持家長佛學禪修講座,也多番向家長說,最能夠得益的首先是我,因此,很感激他們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權威之言》

        我的一生,在學校真正努力讀書的日子,只有中五重讀和中六的兩年,其餘從幼稚園開始直至中學五年級的十多年,在學校裡上課的時間都是發著白日夢,每天回家用最短的時間,十分草率地 完成 當天的家課,然後用上每日下課後百分之九十時間,無聊地玩樂嬉戲,想像著永遠都會是那樣無拘無束的日子。小學時期,對於上學那一回事簡直討厭極了(除了體育一科) ;由於學業根基完全不紥實,中學日子,聽老師在課堂上解釋一些書本上的道理,幾乎全都不明白,愈來愈覺得學習的無聊!記得偶然一次在叔父丟棄的舊書叢中,發現一本叫《談話的藝術》的書,似乎就只有那一次的閱讀經驗,埋下了日後對文字的興趣。

        只認真強讀兩年的日子,僥倖被教育學院取錄,與一眾名校畢業的同學相比,才時刻悔不當初!在兩年際的第二個學年,誤打誤撞的,隨後亦無可奈何地被導師「強行指派」去演出西方名作家蕭伯納的「人與超人」週年舞台劇,我的對白多與人生哲理有關,至於了解的意義以便演出更全神之際,向對文字沒多大興趣的我,亦深受冗長的對白內容影響。剛畢業任職教師的第一個年頭,開始對哲學及宗教產生極大興趣,起初後書店找來一些西方哲學的讀物,似懂非懂,其實全不明白!十多年都是如此。及至「89民運」後,有緣認識佛法,自初階而漸入,從沒有任何方針地閱讀及聆聽,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是佛學初階班畢業文,當時我曾讀過台灣佛教居士方倫著的《今願室文存》一書,內容說佛史中提婆達多害佛,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給世人表演的戲論,於是我走到九龍太子道的佛教青年協會(當年找紙本書冊的字句內容,是現今有電子大藏經無法想像的),從圖書館的六冊《大寶積經》中找到該段文字(大寶積經》全冊128卷,幸好翻到的第二冊末中找到了)

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善友知識,在於宮內語阿闍世王令害如來,時王故放護財象王令滅如來。善男子!如來見象即調伏之。爾時無量無邊眾生見象調伏生奇特心,即生正信歸依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顯三寶故。善男子!如此之事應如是知。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久來隨逐示現怨家。而諸愚人如實取之,作如是言,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善男子!乃至過去五百世中所生之處,提婆達多是善知識,示怨家事悉是示現顯諸菩薩,及顯如來無量功德。而諸愚人如實取之,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以是不善取義因緣墮三塗中,所謂地獄、餓鬼、畜生諸苦惱處。何以故?善男子!提婆達多善知識者,善修無量諸勝功德,善修善根,親近諸佛宿[4]殖德本,心向大乘、順向大乘、向大乘彼岸,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彼壞心故,於未來世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八  [1]魏三藏[2]法師佛陀扇多譯  大乘十法會第九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1n0310_p0155c09?q=%E6%8F%90%E5%A9%86%E9%81%94%E5%A4%9A%E6%98%AF%E5%96%84%E7%9F%A5%E8%AD%98%E3%80%82&l=0155c09&near_word=&kwic_around=30

        之後滿心歡喜地把上述一段加入初階班畢業文章當中,但得出來的結果,師父不以為意!評語是那一段經文是後人加上去的,試圖掩飾佛陀曾受提婆達所陷害的一段佛史,圓融了當時的衝突!對於那樣的意見,當時的確並不十分開懷?為什麼經中所說的也有問題?那樣的懷疑一直在心中盤旋……直至後來閱讀及聞知多了,了解到佛教各時期及派別經論中的矛盾,於是漸漸開始質疑,大概就算某某權威之言,未經深入查究,我都不會即時相信。

        九十年代有機會認識斯里蘭卡的禪修老師父,我知道他曾長期追隨多位當代名師及奇人異士學習,但從他口中講及的禪修方法,很多時候我會先從反面(或相似但不同)的方式入手,再檢查實踐的效果如何,分析箇中細微的地方,然後回頭再嘗試用回他所講過的方法,比對當中的異同,找出更適合自己修習的方式。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父曾經講過,每晚臨睡前把那天所學到的從新回憶一遍,以便記憶;我呢,嘗試儘量在臨睡前把那天所學到的全忘記!實踐出來的效果,有相同的也有不一樣的。如果把 所學到的從新回憶一遍 ,會加深對所學到一切的印象,尤其是在臨睡前回憶;我反轉過來刻意把它們都忘記,事實就另有一股力量令我記得清楚,另外,我還發現當我忘記了從某人所口傳或在文字上的道理,它們將會轉變成我自己的概念,而不再是別人的口語或文字,這種轉換,相信對每一位禪修都是十分有用的。

        最古老遺留下來的佛教經文中,有一段「給瑟目大經.葛拉瑪經」: ……你們不要因口傳、不要因傳承、不要因傳說這樣、不要因經藏之教、不要因邏輯推論、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論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不要因有能力的形象、不要因「沙門是我們尊敬的」[而遵循],葛拉嘛們!如果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法是 不善的,這些法是有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責備的,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致不利與苦。」時,那時,葛拉嘛們!你們應該捨斷。[南傳增支部三集65] 這段經文在這一章經中正反善惡兩面共出現四次之多,但只有南傳的有,傳到中土的北傳誦本卻沒譯出出那樣的文字,我想這些並不是原誦本裡和南傳的不同,十九是中國歷代的統治者都是用愚民政策去控制人民,設想人民愈是愚蠢就愈易於統治,直譯那幾段經文豈不鼓勵人不服從和思想作反?!支那統冶者百千年來,一向當人民為奴為婢為賤!

        我則每每在禪修或佛學講座的第一講便首先提出上述的「給瑟目大經.葛拉瑪經」,如果沒有懷疑的頭腦作為推動力,只一味的聆聽及順從,根本不適合研究佛法!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接受與放下之間》

     真實的道理不能單從文字語言的概念中獲取。透過文字或語言為知道的橋樑,於是我們有證實(親自了解)道理的機會,而那些給予的機會,由於腦的操控(排斥及篩選) ,亦有可能帶引成為偏差、或與真實道理背道而馳的方向。

    文字語言的接受,因為各人先天由來領受等流及後天自我經驗的差異,令轉換後所形成的概念,各有相似或大多不一樣的狀況,同樣一種道理,深層的解讀必定不可能百分百相同,或許更生起相反或扭曲了的理解。

     通過文字語言的概念,從中吸取為「親證」真實的道理,心理路途為「自我革命」,是曲折而且十分複雜費力()的,所以世間大多數的人,皆傾向於隨波逐流,甘心作「奴」,以他人大眾主流的耳目及行為,作為自己想像中的理想,而懶得耗費心力去開拓自心的天地。

     從文字語言中摘取道理,作為決定自己身語行為意圖的基礎,第一步是在於接受與排斥外來文字語言所形成概念的過程中,是否與固有的概念形成衝突,或心中自然衡量它底衝突的成分,是不是仍然可以少分立足於自心目前的一個小位置之中,這個第一步,通常慣性自大及操縱心靈的頭腦,經已把百分之九十的「外來」文字語言訊息擯諸門外,經過禪修訓練而帶著覺知,主要是覺知與不太過固執,可以提升那個接受性。第二步並不比先前的容易,接受歸接受,它們的一時印象,是否能夠在心中成為概念,而那個概念本身,在立足於「本來就不屬於自己土地」的當下,是否能夠與原有的概念融洽共存,並剌激絕對優勢的它們形成變革,那樣過程的因緣條件,比起第一步去接受「外來」的資訊,其莫能知曉的深層反應,連久歷禪修的人,能覺知及觀照者,也未必能覺察得到。第一步接受的步驟完成,在繼後第二步的過程中,亦有超過百分之九十「外來」的資訊概念,仍然像紙上塵灰,薄薄的紙張,當外來的空氣成為風,或出息之為氣,內外條件稍一變化,那些新來的概念便即時無法在心中有立根之地了。第三步可能更不易為,我們正歡迎似乎新概念的欣喜,並轉為實踐思考及行為的觀念,而反過來檢查並調整那個固有(新舊融合)的觀念,然後又不斷重複實踐、檢查及調整,過程中的內外條件亦因人而異,於是得出來的結果(不斷重複更新過程的每一階段非最終結論) ,更是各各大相逕庭。從第一接受,第二共存及第三實踐、檢查、調整的循環,周而復始,不斷更替,於是心中的理念常新。最後有一步,就只有懂得修習佛法禪修者才去效法及嘗試實行,那是把前先所有階段的概念都放下。從修緣起知道因果善惡,從知善惡乃至一切世間有漏皆為緣起而學習不偏執任何一邊,概念觀點生成世間指向,無非善惡無記,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必然性,所以執實一時,對於事情來說,並非絕對的不錯;對於心態來說,則與錯知甚近!「放下」自己所認為的觀念並不是代表完全「放棄」當時的立場,只是「不執」,好像先前在課堂黑板上寫上密麻麻的字句(教師唯用此表達),任憑字體行文寫得怎麼的秀麗,轉了另一課堂,學生得替老師把所有黑板上的文字都擦去,然後學生們都期待著接受另一科老師所教授,那一個時刻,黑板上什麼文字都沒有,比喻就正如那樣。這個心理狀況不同於上述說的第一步,第一步是仍然保留著「原有」的觀念去接受新資訊,這個「放下」是要在未對境時就經常思考的,一旦對境,尤其是「原有」的觀念,與當時「外來」資訊相違背得厲害,因為平日經過反覆有思,於是你有立即完全「放下」的能力。

    正如「不黏著」與「冷漠」的分別,「放下」見解和「沒有」見解是十分相似而根本不一樣的心態,這點要留意。前者是先接受了許多從學習及親自體驗轉換得來的見地,而終不執著地放下,只能夠在既覺知且輕鬆柔軟的心態下長養,能夠做到「放下」的人,能夠真正了解到「不放」與「不執」的分別,言語並不可以完全表達出那種過程的感受。後者的心態繃緊而徬徨不定,凡事猶豫不決,依據他人的心為己想,繼而不知因果地盲目執於一時被灌輸的概念,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觀念前,很快又會被另外一個更強力的心理所依對象衝擊,而更換掉那先前的概念,屢屢就是如此的無助,愚蠢是背後的場景,不覺是當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因素,世上大多數充斥著那類的人,因為愚蠢和不覺,他們很難真正被教導成為前者。

    能夠接受外來資訊、融入、實踐、檢查及調整,最後放下觀念,加上一類由始至終沒有自己見解的人,細思你自己屬於哪一類?或者某個時刻或場合混合不一?「放下」是最困難的,因為要先做好覺知和柔軟,「沒有」見解是最容易的,因為毋須費力!


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為什麼負面的消息特別吸引人?》

     所有新聞刋物所充斥著的,大部分是負面新聞,負面的新聞十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有它們的 價值,從名人及藝人們所流出的負面消息,更是無日無之,為什麼負面的消息有那麼大的市場和新聞價值?

     我們的腦常拿外來的人物與自己的比較,好像秤到別人比自己較好,自己就較差,於是暗地裡變成不悅的心態;反之,秤量到別人,尤其是平日在社會地位一直比自己更出眾的一群,此刻傳來負面的消息, 不好了給大眾知道不即相等於同情,是給每一個人傳遞一則秤量到自己似乎是此刻便更好的爽快,別的人愈不好,自己就會愈好,尤其是平日我在這個現實社會,各方面都必然比不上他們的人。

 名人、權貴、藝人等,因為平日被大眾認為是天之驕子,生活中的什麼事情都似乎為難不到他們,一旦出問題,立即好像從天上墮落,於是,這些消息必定吸引及受公眾注目。

     另外,就算我們自己,對於過往苦的經歴,它們的記憶,通常會比快樂的經歷難忘。當快樂的時候,我們忘卻自我,愈快樂愈把自我忘掉;痛苦不然,愈是痛苦愈突顯內心的自我,於是刻骨銘心的,必定是曾受極苦的經驗。於是,一旦知道外來負面的消息,那個消息便刺激起自身痛苦的記憶,把外來負面的消息和自己痛苦的記憶相聯想,一方面慶幸自己還未遭遇到正如負面新聞中的劫難,另方面感受有一天如果真正遭遇到就不好了,恐懼從內心猶然而生起,很少數人會第一時間生起悲心憐憫負面新聞中的主角。


     聽聞親友有孩子出生,大多數人都不會想到自己出生時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但出席親友的喪禮,眼見棺木裡的死人或靈堂的相片,便會怱然想起如果有一天日棺木裡的死人是自己,所以傷感不已。

    因緣是一個重重的網,表面上是人我的比較,實際上是相互影響。為什麼大地暴虐濫殺與己無關,而佛祖耶穌降生救世則有與眾生之光榮!這最後的一段,與「為什麼負面的消息特別吸引人」的內容,又有什麼關連,大家細想。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41) 世間一切事物,你會執他們是「緣起」?還是「虛有」?還是「實有」?還是「空」?可以選一個或兩個答案,如果你要選三個或全選四個,要提出理由。[理論:極度思考] 20210403

上述是本次的問題。

 首先解釋兩個佛法名詞,什麼是「假號法」和「俗數法」?兩者的意義相同。

 **俗數法」就是「假號法」,兩者均以「緣起法」解說。《大寶積經》說:「法界者不可顯示,但名但;但是俗數;但有言說;但施設,應如是觀。」依此,「俗數」即「俗名」即「假施設(paññatti, prajñapti),也就是「世俗的安立;世俗的名義」。《光讚般若》〈行空品第三〉說:「所號菩薩,所謂佛者,亦假號耳。」異譯本《放光般若》〈假號品第三〉作:「菩薩者但字耳,佛亦字耳。」相當的《大般若經》〈第二分觀照品第三〉則作:「此但有名謂為菩薩,此但有名謂之為空,……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分別於法,而起分別假立客名,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是生起執著」從這三個譯本的比對,「假號」即「但字」即「但有名謂」,也就是「假立客名」,意思同「施設」、「世俗的名義」、「俗數。本經可能是「『緣起』即『』即『』」說的濫觴(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波及;影響。origin; originate.)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329.htm

 「假號法」和「俗數法」的意義即「緣起法」。前者出現於《增壹阿含377[佛光本329/6](六重品) 》;後者出現於《雜阿含335[正聞本456/佛光本313](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 》。節錄原文如下:

增壹阿含377[佛光本329/6](六重品)(莊春江標點)

……彼云何{}[]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除(只有)假號法**、因緣法

  云何假號、因緣?所謂:是有,則有(「當這個存在了,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當這個不存在了,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此生,則生,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愁、憂、苦、惱,不可稱計,如是,苦陰成此因緣。無是,則無;此滅,則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死滅,死滅則愁、憂、苦、惱皆悉滅盡,除假號之法;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起時,則起,亦不知來處;滅時,則滅,亦不知滅處,除其假號之法。彼假號法者,此起,則起;此滅,則滅,此六入亦無人造作,亦名色、六入法{六入亦無人造作},由父母而有胎者,亦無,因緣而有

  此亦假號要前有對,然後乃有,猶如鑽木求火,以前有對,然後火生,火亦不從木出,亦不離木,若復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緣合會,然後有火

  此六情起病,亦復如是,皆由緣會於中起病,此六入起時,則起,亦不見來;滅時,則滅,亦不見滅,除其假號之法,因由父母合會而有。」……

 

雜阿含335[正聞本456/佛光本313](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

  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

  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329.htm

以下是[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對《增壹阿含377經》的註解,內容有些用白話文解釋的資料,很值得參考。

 [註解]

 第一最空法:空的究竟真理。

 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眼生起的時候,就只是(因緣和合而)生起,並不是從別的地方過來;眼滅去的時候,就只是(因緣和合而)滅去,並不是到別的地方去了。

 除假號法、因緣法:只有假名只有世間因緣和合的現象。「假號法」指假名、世俗上的名稱,在《雜阿含經》譯為「俗數法」。……

 [讀經拾得]

·        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除(只有)假號法、因緣法

視網膜、光線等條件都具足,我們才有視覺、才能看到東西;當條件不具足時,例如沒有光線,自然就沒有視覺、看不到東西。(為簡化討論,姑且不將沒有光線時看到一片漆黑的情況稱為有視覺。)

那沒有視覺、看不到東西時,視覺跑去哪兒了?視覺沒有跑去哪邊,單純就是因為條件具足,視覺就滅去了

同理,有視覺、看得到東西時,視覺也不是從哪個地方跑過來,單純就是因為條件具足,視覺就生起了

這個道理,在本經中描述為:

經文

相關的例子

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

視覺生起時不是從哪個地方跑過來。

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

視覺滅去時沒有跑去哪邊。

假號法、因緣法

只有一個假名叫做「視覺」;「視覺」只是一個名稱,

用來描述條件具足而看到東西,並有一個永恆不變

實體稱作「視覺」而跑過來、跑過去。

(「眼」通常指「眼根」,不過在六入處相關的進階經文中,有時也會把眼所緣生的身心運作用「眼」一言以蔽之。以上為了方便理解,以視覺作為相關的例子來說明,但若要以「眼根」說明也可。)

·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皆是持續變化的在物質層面,從小到大的細胞組織持續地老死汰換,身體中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東西;在精神層面更是如此,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思想會有很大的差別,甚至每一剎那的念頭都在變化。身、心都是因緣而生,自然也會因緣而滅

在因緣的分析下可發現沒有真正主宰的「我」,「我」的概念只是粗略、暫時的世俗現象,遑論連生病時都會受到影響的六根感官,更不會實存有「我」。以「眼」為例,一堆相續的身心作用形成視覺的緣起,「眼」及視覺都不是固定的,只是世俗上將之視為一個單位。

大多人初步理解「空」時,是以漸進推理式的理解,例如推論有因緣生滅,因為會滅去所以是空。而本經則直指空的真理是「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不必等到因緣滅了才空,當下就是空、每一剎那生滅的五陰都無我。打個比方,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主角尼歐(Neo)發覺其世界是由電腦程式碼構成的,那個世界雖然感官上覺得實在,卻是由電腦程式碼的因緣所建構而當下即空,並非世界敗壞後才是由電腦程式碼建構、才是空。

也因此,佛教修行的究竟並不是要體驗空,而是證知所有的體驗都是空。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7.html

 

屬於空宗系統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為《金剛經》) ,有一些對於不可執取法的內容,有能耐的可以畧讀一下列三段,也可通解我寫在後的白話畧註。

句子模式:

(1)    世尊,如來、應、正等覺所證、所說、所思惟法皆不可取(內心執著)不可宣說(名言等於

佛所證)(完全實有)非非(亦並一切皆)(問題3)

(2) 諸佛法、諸佛法者,如來說為諸佛法(如此名言般的實有實法)是故如來說名諸佛法(如來直接修無相觀所體驗親證之法)諸佛法(問題3)

(3) 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如來所親證,並一般人所說的波羅蜜多,一般人所說的不徹底[因當時外道亦說波羅蜜多],或實有)是故如來說名最勝波羅蜜多(是成佛的才能完全體驗的)(問題7)

(4) 一切法者,如來說一切法(一解並非世俗人所說的一切法二解並非世俗人所執著說的有一件東西叫真如真如並是一件東西,世人又真如是永恒無所不在)是故如來說名一切法(此名言是假立名稱的真如)一切法(一切法實體)(問題13)

(5) 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求世間果之法,或漏法、漏法也。)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是求菩提之善法,或無漏法、順無漏法也)(問題20)

摘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淺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羅時憲纂釋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

菩提即是覺,覺有,有滅,有滅即非有;覺無,無滅,無滅即非無。如是覺生非生、覺滅非滅、覺一乘非一乘、覺三乘非三乘,是故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定法,眾生便執著菩提是有,取有,四相亦跟著生起。若云菩提是無,眾生便取著無,四相亦跟著生起。,執大執小,都是依,所以菩提是無定,不可、不可、不可,故云「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有定法又是什麼呢?就是無為法。若有定法,定於惡,著惡;定於善,著善;定於有,執有;定於無,著無;定於小乘,執小乘;定於大乘,執大乘。無定,則無執,故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菩提只是一個假名,如來說種種法逗眾生種種機,對業障重的眾生教以念佛觀,對散亂的眾生教以數息觀,多欲的眾生教以不淨觀,愚痴的眾生教以因緣觀,瞋恚眾生教以慈悲觀,是故如來無有定法可說。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說法,小乘人聽到的是小乘法,大乘人聽到的是大乘法,所以佛初轉法輪時,五比丘證阿羅漢果──是小乘法;八萬諸天證無生法忍──是大乘法。

聖一老和尚法寶研究學會編制(www.shengyimaster.org

金剛經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第七分 得無所得,說無所說

須菩提,你怎麼想呢?如來真地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嗎?如來真地有法可說嗎?

須菩提尊者回答:按照我理解佛陀所說的法義,並有一個確定的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也有確定的法義,如來可以宣說。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開示的法義,都應當執著,也法準確地描述它們既是實有的法,也是虛無的法道理何在呢?因為一切解脫的賢者和聖人們,只是因為對於無為法證入的深淺不同,而顯現出了表像差別而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超然法師)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281339

白話畧註:

「法」根本是無可說出來的,一旦說出來就不是「法」的原貌,但人間佛陀只能用言語去傳揚,所以,「法」是從無可說中說出來,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一點才能好好學習。為什麼經(《金剛經》) 中一時說 非法(非完全實有)”, 一時又說 非非法(亦並非一切皆空[沒有])”呢?原因是世人一向不是執實有 就是執 沒有 執著實在的或一切皆空 除此並無第三樣的心理狀況!是嗎?再說明一些就是除了 沒有 之外,並無 亦有亦無 亦不是有亦不是無 有與無二者都是 等等的概念。佛法的中道是叫大家不執實在有 實在無二邊,所以不應「執」 實有 的「法」(緣起),也不應「執」實無 的「法」(緣起) 在這裡,我們禪修的實踐,當已經稍為學習過「緣起」的大綱之後,把重點移到我們為什麼常「執」「實有」或「實無」的層面上思考,進而知道應該「不執」二邊!即知道「緣起」而不要執著「緣起」為「實有」的「法」(「知道」也只是知道而己,並不代表能做到)!這是《金剛經》用文字來說出不可言詮內容的重點。

有一個很值得再三思考的問題,我們於六觸入處的第一個印象,必然是「偏計所執」的“實有”或“實無”(你不可能擺脫歷劫以來的串習性) !經過學習佛學及禪修,知道有「緣起」那一回事,於是第二念可能想到事物的生滅皆因「緣起」,但在思路過程中,你一直還是用著「偏計所執」的“實有”或“實無”為基礎去建立自己內心所認為經己是「緣起」的「依他起性」,由「偏計所執」為主要見地所堆砌成自以為的「依他起性」,二者糾纏不清,實在由始至終還習慣性地依戀,並且逗留在「偏計所執」的薰陶之中,你和我都一樣。

 

另外,把那「不執」二邊擴展到例如「善」與「惡」的領域,由於世間的「善」是有漏雜染性質,即某人某時某地所認為的「善」,行於另外的人、時、地,則可能為「惡」;而且行善者所抱的仍是不完全清淨的心,所以,「梗執」所認為是「善」的事情,其根本立場經已是錯!因為世間的「善」與「惡」只是相對的一時存在。當世間有漏「善」() 被加上「執著」的心態,任憑怎樣玩弄那外觀的表達,亦都為偏計所執,陷入於所有善()的繫縛當中。下一次當你行「善」時,當學習瀟灑地不執為「實」(「學習」亦並非說能做到)不執為「實」並不是沒有世間的「善」,這點希望大家明白。

就算沒有閒情去細讀及詳思以上經文及理論,這裡有一個簡單的總結,世間事如鏡花水月,智者知其緣起不執為實,這是心理事實。那麼對於執著夢幻泡影的心理,那份執著之心,正如執善惡等相對的事,是否又以之為實呢?學佛是須要用思考力的!能仔([])細思考的修習者,就算錯了,也在正確的道路上;相反,不經思考而謹想獲得成果的,不如睡覺去好。

寫到這裡,要兜一個大彎回到起初的點去思考了,以下的三段文字,叫你不要走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你我都一起共勉: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做不到對什麼都不執著,但是我們可以執著。「不是連善法也不能執著嗎?」這也是一種方法,這叫以妄治妄,以毒攻毒若是你做執著,那就先執著,然後去對治惡;先執著修行,然後去對治煩惱習氣。雖然這也是妄想,但剛開始時是可以有的。 

有的人認為:所謂不執著,就是什麼都不能做。這是錯誤的!這本身就是執著,執著「不執著」了當最後真正執著時,是自然就沒有執著了,這個時候真正回歸當初了,在那個狀態當中,本來就不執著,本來就沒有妄想。猶如晴朗的天空本身是沒有雲彩的,雲彩是突然起來的。你特意妄想,這本身就是妄想;你說不能執著,這本身就是執著打妄想、執著,這是通過修行最後要達到的境界

我們說坐火箭可以到太空,現在你是在坐火箭,但是還沒有到太空。當你到了太空時,就是另外一種境界、另外一個世界了。既然你現在還在地球上,還說到太空的境界。所以,你不能現在就說「不能打妄想」「不能執著」「一切都要放下」。你能做到嗎?不可能不打妄想,不可能不執著。怎麼辦?你可以打妄想,但是要打的妄想、打修法的妄想,特別執著法,特別執著修行,要戀戀不捨,不能有滿足這樣「執著」下去,最後才能達到「執著」的境界

達真堪布:不要執著「不執著」 https://bestzen.pixnet.net/blog/post/600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