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存在主義的具體心理 ---- 情緒病》


    有一位在寵物用品店工作,相識多年的年輕朋友,平日的態度總是勤勞且談笑毫無拘束,經已不見他在店內個多月了,一直不好意思向店主問起他的情況,以為他已轉工,上星期才知悉,原來他在農曆年前,可能因情緒的困擾,在家中燒炭自殺了。

    這麼多年來,從至親的長輩及親戚朋友等,直接或間接認識的,患上「情緒病」者,起碼超過20人之數,因「情緒病」而自我輕生了或曾嘗試自殺的亦過半數。患輕中度「情緒病」而後來基本能夠用藥物治療至痊癒的,只有大約四至五位,當中包括醫學知識豐富的教授級專科醫生及醫務人員親友(可能因為他們具備醫學及藥物知識,所以比較容易察覺自己的病況及治療)

    在斯里蘭卡的葛榮師父每年來港主持佛學禪修講座的年代(大概19902000年之間) ,他曾說在斯里蘭卡的地方,根本沒有心理壓力和「情緒病」那一回事(連那個字詞也欠奉),心理醫生們都幾乎沒有病人(有一位心理醫生經常都很清閒的來港消閒),可能是因為人人都不富有,每天從朝到晚,生活簡單地過去,根本少有什麼可以追求的物質欲望,思想也就比較單純樸實。

    「情緒病」基本上就是繁華都市的問題,而患上情緒病的一群可憐人,在普通一般人的眼光中,卻找不出任何認為可以致病的因由,這樣的落差,本身就形成患病者覺得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有敵意的世界中,而因心理差異被群體孤立和排斥,他們的自我處境也就反映在瞬間的茫然心理或不安和恐懼感,但許多時候,別人(包括自己身邊至親的人)並不會了解病者,在某些情況下,還加以取笑或表示並不同情,這樣使患病者往後不再試圖向別人表達任何心理上的問題,以致病情加深加劇,這是一個極為普遍,由經歷過情緒病者親自表白的過程體驗。

    患上「情緒病」的根源錯綜複雜,就算去請教專科醫生,他們大都只能夠從醫學的角度去了解和判斷那個病徵,至於心理及患病者因為心理影響而反映出來的個別問題,不單只專家難以把觸,就算病患者本身,亦不容易把多重間歇性延續的病徵用言語表達出來!而患者自己卻是知道的,勉強的說出口就是渾身不舒服罷了!

    本地公立醫療機構有設立防情緒病熱線電話,可惜是這條所謂熱線” (自動回話)是長年滿額或不通。現代西醫治療情緒病的方法,基本分為認知藥物治療兩部分。以輕度或中度病情的患者來說,認知是可以帶來效益;對於重症的病人,則可說是全無作用(如果見過嚴重病者的例子就會清楚知道,他們是恍惚似能但茫茫然不知所措)!血清素一類的藥物,對於患輕度或中度病情的人十分有效,經過一至三年的日子就有可能完全康復;但患重症的病人,我曾見過他們服用的藥物,都不是純粹血清素一類藥物的簡單,就算服用單一血清素的藥,起初的一兩星期會令病者很難受,如果加上對抗嚴重情緒病的藥(必有大量鎮靜劑的處方藥),可以這麼去形容,服用期間不是臥在床上,就會像行屍走肉般,身心常在一種痲痺的狀態,好像把整個人置於高頻的共振音箱內的感受,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令身心的痛苦加劇,與本身的病情同樣難捱,即患者在服藥期間必受雙重苦況的打擊。還有一樣要提,如果初期試藥不太合適的話,轉另一種藥更會令患者如「身首異處」的痛苦!以藥物去治療情緒病是有期限的,比方是一期三個月或半年,期限之後,有部分輕中度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好轉,於是會依照醫者的囑咐繼續至痊癒;一般嚴重患者,以往我每一次祇能聽聞他們是反覆發作的不斷受該病折磨(至死),而未曾知道有一宗能夠康復的例子。

還有一個密切關連的問題,就是社會上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有工作,患嚴重情緒病的人身心失衡,令他們很難維持長時間的專注力,就算十分悠閒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也是極之艱巨的負擔。那麼,如果不工作可以嗎?對於嚴重情緒病患者來說,一般設想,或許沒有負起某種責任的工作比較容易適應?但事實上,他們的感受是,活著就是極度痛苦!所以選擇去毀滅自己!別人無從理解!

    任憑其他人怎樣去形容或剖析,「自殺」於嚴重情緒病患者來看,是終極的解脫終極的意思是毋須任何人認可的行為。試想想,一是患者感受著與他存在的環境,在心理上時刻發生巨大的矛盾衝突,二是在於每次診斷期間,面對醫務人員的談話中,雖然醫者對病患者多加安慰,但事實上,藥物治療一方面不見得顯著治本成效,更大大增加患者的孤獨隔離、服藥後呆滯遲鈍的感受,那樣一再重覆地去使用現存西藥唯一的治療方法(中藥根本無用武之力),領略一次又一次的更失望,患者最後還多半會選擇他們自己覺得“終極解脫”的路途!年紀比較輕的患者,當他們心中決定了那樣的終極行為,會不動聲色地進行,可能於即將實行前才告知同儕;年長的病患者,如果他們在某種適當的場合(例如一眾晚輩同在) ,忽然交待人生今昔恩怨,並且囑託大小事情,那麼一切已迫在眉睫了!患者一旦起了自毀的心,就算給別人知道了,是否可以防範呢?不曉得!但能夠推斷的是,能防範一時而己,在他們認為醫藥無能為力,要艱苦地獨自掙扎而渡日如年的無意義生存中,他們總有自己的方法去找“終極解脫”機會。

    由於心理影響物質身體的病變,並不單純可從目前的一生便能夠了解清楚,追溯情緒病的源頭,與患病者多生以來的偏執性有著極其密切關係。「偏執」沒有一定的標準可以量度,內心的偏執亦有可能不形於外給其他人察覺到,自己不能覺察是普遍的人性,就算自己能覺察到,也多半不會或不知道如何去調節糾正過來。惡性心的「偏執」當然很麻煩,就算善心的「偏執」行為,執實至嚴肅及必然的階段,那麼「偏執」就會反過來成為惡性的傷害了。生生世世的如此薰習,潛藏意識中早就埋下了若干不能以現行意識調控的種子,待機而發。若再追溯「偏執」的形成為何?則其源在於比較與衝突,外來環境的制約,我們屢被社會教導,要適合在主流群體中存活,所以一切都逃不出分別比較,而分別帶來矛盾與衝突,迫使內心接受,一生接一生,愈偏愈執,愈執愈是偏離,愈是偏離愈不平靜,直至失控。是故遠在比較樸素的地域例如上述所說的斯里蘭卡,或說如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家,雖然物資不裕,但由生活於群體社會上所需要,而加諸人性的制約,遠少於繁榮地區,於是,偏執的種子遇不到適當爆發的條件,人人的內心都比較純真和快樂。由此亦可以知道,引發情緒病的最近條件,主要是人,總觀人的思想有七情六慾,仔細去分析就是七癲八倒煩腦為中心,追求情慾及物質,在愈多人聚集的地方,整體的欲望追逐劇烈波動流轉,每個人想盡一切正或偏的方法去尋求對己有利的有限物質資源,主流的思潮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巧計豪奪而發達即被視為機靈者,非是是非、集非成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虛偽矯飾、惡事善裝,痛苦煩腦的遁環相互傳遞散播,刺激誘發分別比較的內外矛盾衝突,造成潛藏在內心的偏執種子更有潤生爆發條件。

簡單來說,在繁忙的現代社會,我們普通人的一生,都拿來玩證明「自我」存在的遊戲,這樣的 「遊戲」本來就是十分難以控制,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所謂「自我」的那回事,從妄想企圖用外境去證實虛幻的「自我」,那種不穩定是無時無刻不在對境或想像中發生,如果外來的剌激更不斷地快速變更和難以捕捉,例如人們的眼光、相互比較排斥、不按常理行事、虛偽諂媚等,內外的矛盾便會使心靈質素較弱或內向者,朝著多方面尖銳地衝突及波動,現代的社會由始至終沒有關顧這一群可憐的病者,亦可以大膽地論斷,患嚴重情緒病的人,按照今天的醫藥方式,只能收一時的治標效用,令幾許患者受盡折磨而心灰意冷!

    前幾天和一名資深基督新教徒談起「情緒病」,內容大有意義,原來他們的自然療法,與佛教有類同之處,建議帶病患者多往有日照的郊野去吸取正能(我加入過程中少談話多欣賞大自然)。佛教內觀禪修對於初期的情緒病患者來說,長期修習應有效益,但長期修習對於中度和嚴重病患者,則起不了甚麼作用,甚至初期患者,如果沒有耐性去修習內觀,也是徒勞,反而耽誤日子令病情加深,情緒病應該尋求去相信基督新教,因為一旦成為主內的兄弟姐妹,教團裡的所有人頓時會成為患者背後(內心)的「寵大支撐力」,祈禱及「上帝」的力量亦真實地在病人心中出現一股重生的能量,似乎在這個世界忽然找到了一個容納自己的立足點 ---- 教會,有主內兄弟姐妹們的無條件關心,只要一心信(依賴) “便足夠了,基督新教的教團傳播福音,對於受情緒病困擾的人,是有莫大的幫助。有一類中度至嚴重的情緒病患者,他們的自我執意太強,半點不會想到放下「自我」,對宗教一無所知亦不相信,於是,除了藥物治療和有恆地接觸大自然外,下場就只有他們自己選擇的“終極解脫” 一途了!畢竟單獨對抗情緒病是必敗的,因它亦由於孤獨而來。

    治療情緒病困擾的藥物,一般都必須醫生處方,有的朋友患上輕度情緒病,可以嘗試以下兩種不經由醫生開方的「健康產品」:一是 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 ,二是 “5-羥基色胺酸 5-HTP (5-hydroxytryptophan)” ,兩者都有朋友曾經服過,有些人對於某一類的產品會覺得有效,特別是 “5-HTP” ,它對於平衡血清素(Serotonin) 及因情緒病困擾而失眠者來說可能有不錯的效用,這都是朋友服用過之後的反映。在什麼地方可以買到?上網查一查,很多售賣「健康產品」的網頁都有提供這兩種產品,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藥物,甚至 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 在萬𡨴及屈臣氏都有出售,不過以試過的朋友反映人數來算,似乎 “5-HTP” 的功效比較顯著,這是目前唯一能夠不經由醫生處方,而可以調節血清素(Serotonin) 及因情緒病困擾引致失眠的植物性「健康產品」。

以無限悲心去憐憫所有受情緒病困擾的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為什麼要特別留意與自己想法相違的見解?》

      因為所有你能接受的,其實都只是你自己的見解。如果明白上述兩句的意義,基本上可以省去閱讀本篇和理解的時間。試想像利用自己現在擁有的故有自我見解模式,去冀望追求見聞,從而修改自己的行為,想成效如何?修來修來還不是自己 故有的觀點,能夠怎樣做才能打破一點點故有的模式?我們在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只能夠盡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見解上修,不可能逾越那個界限。 

    有否想過,自己的一生,無論遇上任何似乎熟悉或新知的事物,被自己接納的,其實隱藏在認可背後的概念,都與迎合自己內心故有存在的觀念相關。即以往生命累積下來的記憶,遺下種種喜好與厭惡的種子,當今生某一事物呈現於眼前,立刻從種子的貯存庫中,找到相關的檔案,於是頭腦隨即作出受、想、行的抉擇,究竟屬於喜好而接納實行,或厭惡而抗拒遠離。如此這般的運作,就是你自己現世今生一直貫串著的知見模式,沒有什麼制衡的力量,因為你的反思能力也就是你自己由始而今舊有運作的見解模式。

在未開始說實踐之前,我們來談一談通常聆聽的過程。通常我們的腦子,因俱生加分別慣性,會篩選出起碼八九成不接受的外來資訊,這是觀察和觀照能力特別強的人才可知道,加上沒有完全專注於聆聽或閱讀,還有現場條件的影響(例如講者對事情的敘述方式能否契機) ,能夠真正接收到的訊息都低於百分之十(超過接收到兩成訊息的人己甚為稀有) 。那一堆經己被聽者接收到的百分之十資訊當中,聽者的腦子再從中精選出能夠細分為短暫或較長遠記憶的概念,後者其實就是聽者似乎十分認同並熟悉的,或許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一直把那個好像很接受的概念轉變為自己的觀念,成為累積經驗。這樣的一個流程,就是你往昔生生世世曾經做過,今生以至未來,也會依樣葫蘆,通過篩選出(10%-20%)、受接收的條件所影響、再選、經認同、能記憶留下來的種子,不斷影響著你的思惟,不讓外來的資訊 入侵!只有在自己今生的經驗,或似乎忘了又憶起的圖騰之批判下,才可以印可所有的外境。好了,務須知道上述一段是什麼意思,於是乎,再去想,於修行的角度來看,你自己每一生所能學到的,有多少是真正「新」的法門資訊?如果明白就好說了。 

    為什麼要取締這個心行的模式?首先說,去拿下它是需要個人的智慧,並不是說一般認為有所謂世間 智慧的人可以達成的事,而做不到的人,不會只達成一部分,而是會完全失敗;反過來說,能夠通曉一點點的人,他們日後都可以漸漸成功通達此法的所有門路。這一個知而見的模式,經已陪伴著你自己,走了不知多少世的生命,它不單令你感到是自然 ,而且令你走不出一個積習既定的圈框!如果可以想到這一點現實狀況和影響的結果,就會找到為什麼要推倒這個心行模式的答案!

    以上說及的收集模式,行者對它是有長期認可性和相當默契,它的運作亦是很自然及不自覺地生起,若然要反思它的存在及潛行,必須擁有很強的覺察、觀察及觀照能力,所以,我們利用相反的實踐方法,去拆解這一門表面上無從知曉的心行事。以對應腦子的篩選制約,讓我們反其道而行,在整個日常生活過程中,特別是他人對事物的意見,並不加以預先否定地,特別覺察與自己想法相違的見解,這是第一步。要點是針對那些事實的見解而非他人的輩分、權威或權力,如果行歪了路,去考量那發出與自己相違意見的對象(),那麼就墮入更糟的心理陷阱,行偏了路,不單不能得益,日久對人的分別心更重。至於怎樣用自己故有經驗去判別那些與它們相違的見解?一是每當認為自我的見解受到挑戰的時候,例如別人惡意批評自己的個人行為、自己的親屬或對於法持相反觀點。二是每次當自己認為做錯事的時候,你所預設的想法與實際狀況有若干差異,也是構成學習的良機。第三是當承受苦的感受時,通常我們都會盡能力使之遠離自己,如果把學習列為第一念,在苦受當中可以學到許多許多珍貴的實踐法,去放下自心對我及我所的執見。從以往的經驗所得,除了自己認為做錯和苦受兩回事之外,最容易給我們遇上學習機會的是孩童的言語,因為他們多不經社會虛偽的污染,所以表達出來的都是實況。另外,如果家長和親朋戚友等在同一場合,孩子說出實話而令在場人士尴尬的,家長又如何去處理呢?真是兩難?多數的家長會即時制止,那樣的行為會導孩子早點學習生存的虛偽術。

    以下是一則相當有意義的故事,原文出自《戰國策》,名為 私畏求三者皆害

    「話說鄒忌八尺有餘,身形相貌極為俊美,有天他偷偷照鏡子,顧影自憐地問老婆:「我跟城北徐公比,那個俊美?」老婆不假思索就說:「你美多啦!徐公哪能跟你比。」鄒忌不信,又問侍妾,侍妾也說:「當然你好看,徐公算什麼!」 

    隔天有客人來訪,鄒忌趁機又問:「我與徐公到底誰美?」客人回答:徐公當然不如閣下!」有一天徐公來到鄒家,鄒忌細細端詳,覺得自己差多了。左思右想,頓然通悟:老婆說我美,是偏袒我;嬌妾誇我美,是怕我生氣;客人則是因為他有求於我! 

    鄒忌上朝後就對齊威王報告,說自己不如徐公,親友卻都偏袒而不說實話。如今齊國土地千里,城池又多,大王的后妃、臣子與鄰國,沒有不求於大王的,由此可見,大王一定被蒙蔽的很厲害! 

    齊威王聽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齊國臣民只要能當面指摘我過失的,受上賞;能上書指摘我的可以受中賞;能在外指摘我而流入讓我聽到者,受下賞。
      如果永遠只喜歡和接受自己喜歡聽的意見,那麼每一生都會是原地踏步!然而你自己也不懂得後悔,因為從來不曾覺察到那個事實,於是一直往前行,直至回轉到原來的起點,又再循環地往前行。你要是想突破那個缺口,必須要知道這樣的必要性,勇敢地以覺察能力去衝擊自己的堅執,

    第二步是在相違的意見裡,再找出與己見最有矛盾衝突的一些見地,這些被自己長期認為是歪理的見解,不要一再預先判斷它們的是非,不必用故有的意識觀念去猜度它們的表面含意,你是要用內心的智慧去探究它在文言之外的實際內容。依智不依識 淘沙可見金 。要告訴你,當用智慧去反覆思量所有與己見相違背的見解,終歸會發現的,可能和最初所見所聞的完全是兩回事,並不一定是否定了那個和自己觀念的衝突(也有這麼一個可能性),但自己也許亦感覺奇妙的是,許多時候卻能另外衍生出當初意想不到的新知,如此,歷世所慣行的模式從這裡突破!而只要能夠找到一次的突破口,往後自然識途,那麼十方盡是法,喜悅自然是會源源不絕的來到。

    那麼對於神教、外道、所謂邪教,風水堪輿、騙術乃至專制極權等又如何交待?是否一一都接納?以世間有為的角度來說,正邪善惡千差萬別,但終極的觀點來看,它們與我們所行的並無差別!在地面上森羅萬象許崢嶸,往地底的核心深處鑽,全是一味的靈通,只是我們的心也千差萬別,能否用智慧去一一探究罷了。探究並不相等於全盤接受,也不是否定,如果能夠明白不全然接受也不否定的道理,只用智慧去會通其中的內容,它們自然會反映出不偏向某一邊的概念,讓你獲悉世間法不同層次的機遇。
      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因為並非淨土或天堂,所以有正邪善惡等的相待,而非絕對性的多重層次內容,素來都有它們相對的存在價值,只能一味信知善,而對惡卻一無所解的人,他朝又如何向別人宣說正邪善惡細緻等事?究竟 一行須二路不過,上述的法門絕對並非易行道,因久歷習性,轉過來從反面見解而入故甚難,在與己相違,從外來別處所收集之見解中掙扎,則難上加難,掙扎而不走向認可及否定二邊,甚至落入無所適從狀況中更難,終究不陷入其中如何得了!自覺可以的不妨試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把禪修融入生活中 從別人身上看見自己 日常生活無不是法 一花一葉即如來 溪身盡是廣長舌等!沒錯!是可以從平常和極平常事中得到啟發的,但要考量的是,自己是否經已安裝妥當接受十方(上、下、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來法資訊的 接收器,如果沒有或並未裝妥,那麼就連讀到本篇文章所收收獲的,都只是自己往昔故有經驗執著的見解,而非實際文字內容所指,若然能明白全方位的 接收器所謂何物,那麼即使現在未能,終歸有此途可循,遲早必能上路

    在佛陀的年代,學法如何的 !只要遇見他,囑咐兩三句,當下就是初果,或許自己在樹下仔細思考,下次碰到佛陀,亦能成道,那段時期能見佛得悟的聖人真正有福。這些年頭,尤其是由共產統治以來的香港,人的質素從量變墮向急速的質變,人心兩忘: ,前者忙於出入錢眼,後者不知生命為何?難怪!人太多資源有限,浮華虛偽代表了今日共產特區的主流,忘德忘恩忘情忘卻本心,無恥無良無稽無聊泛濫。此時此地,在匆匆忙忙的人海過客之中,人人都渴望快速及有效,外來的 雜訊扭曲人性,每一天能靜下來專注地稍稍靜思的時間卻欠奉,叫人好像兩千年前古賢人的做法根本沒有可能,就算想教有心人去 法,都要從直接了當的精簡去尋,方便易明才能令行者常恆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