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離言的傳法》

    離言」也就是來去都沒有任何概念和印象可以捕捉,所以最多亦只能以譬喻的方式隱密地表示出來,「譬喻」(隱喻)也還是有概念和印象的,但這個假說經已是最能夠借用的解讀方法,再沒有其他辨法了。

     首先,我們日常與別人交往,說是一般情況,總有人些會與自己好像特別咬弦,即你我之間,對於某些事物的觀點和處理人事問題的方式,應該是比較其他的人接近,這是從有概念和印象的角度去推敲,因為一般人必定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就從這裡入手。

     第二是共振的道理(如影片) ,能量頻率相同的才會受到影響,心靈力量的頻率亦一樣,在互相交流的當下,要達到與外來的能量頻率差不多相同,被影響成共鳴共振,外來的能量要夠強,才可以造成影響力。

     明白了上述的意思,那麼我們就開始談到「離言的傳法」了。通常用這個方式所傳的法,是師徒兩者;若不屬於此類,則唯有地上菩薩有能力以毋需言語的方式相互傳訊。今說前者,師徒二人必須有一定深入的禪定功夫,因多修習奢摩他() ,根本就是離言的靜謐,不能慣習於寂靜的人,對於這個離開言說的話題,委實摸不著頭腦,或許怪為無稽之談!

     所謂「師」與「徒」,可能名乎其實的師徒關係,亦有可能是其中一方尋尋覓覓的虛懷,另一則知對方種姓機緣,於是利用一個相遇的巧合,把一件相當平凡的日常事,例如動作、神態或歌偈作前行,引出心與心之間的互通。於是師徒二人,模仿進入奢摩他的修習境界,作為師者,把自己心的能量一剎那間放射出來,好像暫時借予徒弟,同一剎那,為徒的必須立即接收那個能量的訊息,那個把握是徒弟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旦錯過了,即代表尚未達到領畧那離言傳遞的階段。順便一提的,就是作為師輩的,當依徒弟的悟性來行事,若為徒的始終不察,豈不心思百廢?

     有一類師父,他們日常行住坐臥皆在禪定中,那麼知道的徒兒就在契機成熟時去受印心(共振),要將開放了的心完全交給師父,師父會在那個時候,把自己能量的抖動,印到徒弟的心中並產生共鳴,該抖動與徒弟本有的類同,而共鳴之後所產生的能動頻率,鼓動內心的動量,既肯定亦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接受到那份共鳴的徒弟,即時有沐浴在新天地的感受,那是為什麼所有曾經親身經歷過如此離言傳法的徒弟,對於師恩之攝受,皆永誌不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