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什麼是道理?》

        世間道理,除聖賢所親證的不可說外,有相對比較的觀待例如大小、高婑、美醜等;有因引果作用例如作善引樂果、種瓜得瓜;有用多方面實驗證明的例如說地球是圓;亦有本來就是的如火有熱性,水有溼性,有其本來不變本性之道理。唯識家基本理論如上。

        人與人說溝通說道理,一由語言轉為概念,由從概念變為已之觀念而用,如果不了解言語所指向,根本沒有概念,便講不上曉得對方說的道理如何。簡單概括來說,和別人溝通,那怕他是聖人,只有能夠了解他所表達的言語內容所指的是什麼,對聆聽者來說才是道理,其餘的對聽者來講,只是一些沒有意義的音聲,尤其在現今社會,絕大多數人都背負著既忙且易忘,選擇對他們自己覺得悅樂的資訊才接收的頭腦,又有幾許語言能被轉化成為真正的道理?所以,二十一世紀的這個年代,是絕對不會有聖賢降生到此世界的。 

有朋友說我所養的小狗真幸福,毋須工作而每天都有我對牠呵護備至,在狗的一生來說,可謂沒錯,但牠的一生十數年,只靠狗父母傳給牠本能地來生活,打從牠出生的一刻到死亡,都在重複本能而沒有絲毫進步,這個譬喻是,如果我們的一生,從出世至老病死,都只依從著社會的制約去對待整個生命而全無覺察的能力,那麼到生命結束時,除了稍長和稍短壽的差別(實際並無差別) 外,我們的一百幾十年,將和畜生十數年的一生,根本沒有多大分別。

    曾聽過一個譬喻,人用石頭擲向狗子,狗子追著那塊石頭去咬;但如果人用石頭擲向獅子,獅子會追著那個擲石頭的人,獅子顯然比狗子聰明。沒有被轉化的語言概念,都只是一堆無用的文字或音聲罷了,講者應機緣的表達能力和聽者的接收能力,兩者促成聆聽者整個外在吸收及內在的轉化過程,專注的覺察日常生活中每事每物,能時刻更新過往的觀念,令一生無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