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笑談命理.中》


    正如上述所說,命理是 繼承前生(一生甚至多生)本有做作的業而成立 ,所以,古人追溯命理之源,行術數者憑某人的出生年庚八字及掌相等,是有可能預知該人生命中部分過去或未起現行的事情,這完全不是奇怪的事。但冀望遇凶可免,逢吉納來,實非主觀的一廂情願可以!

    命理是依前五蘊 繼往開來的相似性格而設定 ,亦即是說,此生的自己,承襲了前生的性格,身口意三業的做作與前生類同,而抉擇事情的行為亦然,則對於自身本命及其他相關事,也絕大部分會在這一期的生命中付諸實現,並無其他選擇地朝向未來!其實,一切有關由前生種子力量所引起的吉凶命理,其本源的因都在於心對於外來 的影響而作出的業,這些業煩惱又增加了我們自身愚痴的力量,好像我們本來就帶有善惡業,而促成今生命理的吉凶。

    修習止觀把向「外」的專注力倒轉過來向「內」,祇是一味向內專注於自己呼吸的止定,已可達到目的。內觀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但凡遇到外來的境,於善不善、有過無過、尊卑、黑白或黑白均等的諸法皆不動搖,祇想四念處(身、受、心、法或其中之一) ,不要慣常的老是向外取(心向外攀緣) 。靜的止()和動的內觀是解決命理波動所帶來煩惱逆緣的最佳方法,它不教人趨吉避凶,不令人萬般如意,但把向外的心反轉過來,亦將原來含藏於種子的力量,本來準備順著一期生命的前續性格之流爆發,因為本有的階段,作為不乎合種子生起現行的因緣,應受的凶事皆被引導回歸於寂靜,或迂迴地避免了直接衝擊的力量,或重罪輕受。至於人間吉事,專注內觀者通常都不會去追求,內心的平和、寧靜及喜悅,根本取代了繁華吉慶的鎖碎雜事。修習止()和內觀所需的因緣和能耐,並不是現今社會一般的人可以付出?這是比較困難的問題,但修習止()和內觀對於反命理的束縛,最能得到勝利。

    第二是修習慈悲觀。惡業從何而來?探其本源,皆是由與慈悲相違背的三業煩惱而來,貪、瞋、痴、慢、疑、見等,都不以慈悲為伴,所以,運用慈悲觀是逆惡業生起之緣。但心理上要明白,慈悲的實踐要平等而無償,這兩點不深入理解,慈悲觀的正念性質就不能維持了。平等慈悲是要對所有生物包括植物等都不加以無謂的傷害,甚至擴展至非生物,對一切非人(餓鬼)亦要生起慈悲之心,見他人殘害眾生自心悲憫,樂見別人喜悅而不生嫉妒。平等的意思是不分對象為貴賤美醜善惡,一概施與,起碼抱著如此心態。慈悲加上內觀,是消解一切惡業的最佳方法。

    第三是深心之懺悔。「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歷劫多生,作業無窮,惡業皆從愚痴而起,率入貪瞋之門,今完全發露,坦然一心誠懇。每有機緣到寺院拜懺者是,在家則每天修持唸誦五戒亦可。但無論如何,誦戒懺悔後,五戒十善必須由內至外心悅誠服。

**,是梵語ks!ama──懺摩略,意義為容忍如有了過失,請求對方(個人或團體)容忍、寬恕,是懺的本義des/ana^譯,直譯為「」︰犯了過失,應該向對方承認過失;不只是認錯,要明白說出自己所犯的罪過,這才是「」了。《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說︰「所當悔者悔之,所當忍者忍之」;合說,就是懺悔,成為中國佛教的習慣用語。

(摘錄自 印順法師《華雨集》第二冊中編第四章第一節〈「佛法」的懺悔說〉)

    要妄想以上提議的方法能把命理中的凶事全刪去,世間那有如此容易事?因為在每一期本有生命之中,種子排列而準備起現行的內在潛勢力極之牢固,不會輕易被牽動,比方長期患病超過十數年,想以一兩劑中藥或去看兩三次西醫便痊癒,絕對沒有這個可能性,何況諸惡業的形成,是經由歷劫多生的累積,則並非此生一蹴即可減半或全免。不過,把惡業凶相的種子融於專注一心之內觀、平等無償的慈悲或臣服於深意之懺悔,又或三者齊習,則必化凶險暴戾之氣為平淡,惡業種子不得其所依於爆發之緣,因此它們就有可能被化解,至於到下一生如何?朋友!我們只能活於當下啊!珍惜此時此刻,還可以擔心未來嗎?

    總括事實,命理的編排,是由往昔的惑業而導致今生的苦樂,惡業由無明對外境之不正思惟而潛藏,再由內伺機緣向外配合生起現行,上述三法,其主要關鍵點在於日常生活行住坐臥,把慣性向外攀緣的習慣反轉過來,一心專注向內。世間人大多數只懂求神作福燒香,或枉信掌相風水神棍等,盲目地只從最表面下手,企圖去消除自己的惡業,實在十分可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