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正反四料簡》



[料簡]又作料揀、了簡、量簡、量見、料見。指善能分別選擇正法。[佛光大辭典]
正正正常
反反常常
反正亦常
正反非常

反正正反
兩端四暢
一行二路
薰神識長

解說 從正確的事物當中,正常地會學到正面的道理。在錯誤的事情中,亦常常能夠學會糾正。同樣,在錯誤的事情中,也常常可以學到為什麼會錯誤的教訓。但如果能夠從正確的事物中,悟出反面的道理,那並不是一般常人可以辦到的,當中牽涉到放棄個人的執見,雖知我執是如何的堅梗難摧。

原理 我們的腦袋,俱生執著自我,出世以來被教導的,是分別主流認定的對與錯(做對了是快樂的來源,錯了是苦的因素),因此我們自小都十分恐懼做錯事,千方百計常常想避免做錯和掩飾經已作錯了的事情。反之,做對了事,受到大眾、長輩及人前稱許,就喜形得意,內心一時悦樂快慰無比。於是,我們的心理傾向於凡事都渴求外間認為是「成功」的標準,經驗是慣性選擇牢記著以往「成功」事例的過程及結果;雖然同時亦緊記過往「失敗」的體驗,不同的就是冀望未來能遠離後者,不再「重蹈覆轍」!我們對於能夠「完美」地完成某一件事,心理就會直接覺得增強了自己身心整體的信念和能力,相反,給人感覺「未能勝任」或「失敗」的,便落入負面情緒的陷阱,很自然地,會抗拒並否定在「完美成功」的事例中找出錯誤”(「完美成功」哪裡會有錯誤呢?哪裡還可以找到藉以學習的錯誤?)

如果能從正反反正兩極(及當中不同層次內容)的四方面去來回探究,觸及正反任何一面都有可能反覆思惟推究到其他同樣和相反方面的道理,那麼便好像行在一條路上通達另外一條不同的路途。能夠具備如此的思考方式及能力,可以逐漸暢通薰習,令心識長養。這種思惟方式的能力,是可以透過知道簡單內容之後,用內觀專注力去增長的,同時,這樣從某一看見三,特別是最困難達成「從完美中看到不完美」的鍛鍊,只要不落入負面情緒,更可有效地削弱我及我所的執見。

再者,反正正反四向,對於了解及削弱「二元對立」的觀念,自然有它的功效,因為,在整理過程當中,自己的心會暸解到,所有非絕對的有為法,能顯現出來的皆包含著多種複雜的因緣條件,而並非單一的「對」或「錯」(所謂「對」或「錯」只是被當時的主流認同所約定規劃出來,要社會去遵從的規矩)

在實際的情況下,誠然並没有絕待「對」和「錯」的事,所以,思路還需要從千絲萬縷的條理中,抽出它們主要、次要和再其次的問題來加以細心探討,反覆思量是必須配合反觀自心對應外在情況的相待性,欠缺細緻的內觀心力和專注力,對於整體乃至延續思考某一個細節都會出現深入不足或困難。有一點值得留意,通常比較細心的人,因心思過慮,亦較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一旦產生負面的心埋狀況,又要先處理好情緒方面的事,那又增加另一重煩惱,所以,我一直不斷地重複提議,無論修什麼法門,在過程中要衡量它的影響力,是否會令自己的情緒波動,因為各人對於修心性的法門感受不一,而修心的方法既要修正並引導自己的內心,則必定牽連到情緒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要妥善地兼前顧後,一直去不斷了解及安置穩定自己的心理,引導偏差了的心態從回正道,那麼才不致出現情緒失控,我們要特別留意選擇行於正見和正念的修法,切莫羨慕那些行儀古怪及奧秘迷人的方法,那就是控制情緒不致落入偏差的標準。

學者去修習某一種法,有時沒有效用反而比有效更好。此話什麼意思?沒有效用 表示毋須去處理它們對內心衝擊所帶來的後果。反而自己感覺很 有效用的方法,要很小心去料理它們對心理情緒的影響。在某些相對性的條件當中,十分 有效用的方法會令自知自覺能力較弱的人情緒失控。


內心對於眼前事物境況的印象深、淺或完全好像沒有產生作用,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三] 的內容,說為四種因素影響,大意譯文如下:

一是因為境界處懷有執著的愛,內就有作意產生
二是如果過去很好地攝取領受過的一定境界的相狀,已作過極刻苦的思惟,內就有作意產生
三是如果那境界或者極其廣大,或者極合人意,並正呈現在感官面前,內心就有作意產生。四是如果對那境界反復接觸觀察次數非常多,已經極為熟悉,內心就有作意產生。

即說明如果有什麼事情在你的觸知範圍發生,就算你的眼耳鼻舌身根等一切健全,內心也受上述作用的影響而對正在或經已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聽而不聞、食無其味或觸而不覺。所以,即使我們試圖把禪修融入日常生活的所有事,但覺察和正念始終還是主要的先行導向能力,如果兩者的能力弱,那麼任憑怎樣去修去學,也是徒勞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