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學佛的正確入手處 ---- 印度佛教史》


     佛滅距今二千多年之久遠,佛法之流佈經歷事物不斷無常變易的洗禮,莫想接觸佛陀親傳的正法,當今就算我們渴望聽聞比較沒有添加宗派之見以至外道的純粹佛法,也非易事!學佛的正確入手處:五戒十善、三科、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法印、三十七道品、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多、四攝、涅槃等是基礎。了解基礎佛學的內容必不能免,過往三十年的經驗來看,知道如果想學佛法的人,不遁著基礎學起,或以為初階佛學太淺易毋須理會,或不願意花時間了解佛學的最基本架構,結果就是對於整個佛法產生紊亂混淆而模糊不清楚。在我主持的初階佛學班當中,在開始第一講,還加上佛陀生平及印度佛教大事年譜,最後數講是承接佛滅百年後之僧團分裂直至初期大乘佛教,還有龍樹、提婆的中觀學派,彌勒、無著、世親的瑜伽行派,如來藏與秘密大乘,我把本來最先出現的原始佛教中心思想放於最後兩講。

    為什麼要把原始佛教中心思想放於最後?原因是原始佛教中心思想,按照現有北傳「說一切有部」《相應阿含》及南傳「銅鍱部」《相應部》「七事修多羅」(「因緣相應」、「食相應」、「聖諦相應」、「界相應」、「五陰()相應」、「六處相應」、「(四念處等)道品相應」) 對讀,其主要綱領為十二因緣的因緣起()觀,此亦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法的中心思想。隨部派佛教時期所開展出來的大乘佛法,無論空、有、如來藏及密乘的更變,其根本一律從緣起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核心教理開演而成為「三法印」(或一實相印)。於是,如先說原始佛教中心思想,一旦說到緣起,闡釋就難免牽涉到日後大乘的中觀學派及瑜伽行派,還有如來藏及秘密大乘的複雜傳承,佛學班學員在理解上反而有次序上的困難,倒不如先解決大乘各宗的主要思想,然後回頭再解釋原始佛教的中心思想的效果,那樣次序的安排,是經過實踐而得出來的結果。

    學佛者除了要從基礎佛學下手之外,當要對印度千三年的佛教史作一個全面窺探,就算不能詳細的拆解每一個歷史階段,也要簡略地知道佛在世及至滅後,經歷多次結集,百年後的部派佛教乃至到後期秘密大乘法的興衰;如果能夠了解佛滅百年後阿育王年代,王權與部派分裂的來龍去脈,更能啟發那數百年部派佛教所以過渡到大乘階段錯綜複雜的關係。

    印度佛教史,因為各個地區的佛教歷史家考究方法不同,所以不能只讀一家之作便認識清楚全貌,就如古老的北傳《相應阿含》也必須和南傳的《相應部》對讀,再配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對原始佛法的真確性,才比較有信心的肯定。印度佛教歷史也一樣,因為年代久遠了,而且各宗派必定排斥對己不利的歷史部分,所以要自己「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讀通多位持不同見解佛學家有關印度佛教歷史的著作,並要知道他們究竟用什麼方法、有何證據及客觀觀點去評論某些重要的事例如年代邏輯等。

    現代資訊科技發達,以往我買有關佛學的書籍,放於書柜實在不方便處理,現在差不多九成以上的資料,可從不謀利的佛教互聯網站下載,把它們分門別類地載入電腦的硬碟中,除了毋須書本紙張的大堆頭外,主要就是尋找資料時的便捷有效。有關印度佛史的書籍,一般都可以從互聯網中下載,其中日本佛教歷史學家,是組團前往印度研究阿育王時代的石柱刻文,他們窮根到底的治學精神,的確值得讀者欽佩,以下介紹多本可以用作參考的好作品,這些都是目前可以從互聯網中下載得到,比較有系統地列出千三年印度佛史的書。所以還是先讀通以下的十本書中比較淺易的幾本,例如(1) (5) (6) (7) (10) ,都很適合初學者入門研究印度佛史。

事實上,還有兩本關於印度佛教史的參考書值得推薦,一是印順法師「妙雲集」第3334的《印度之佛教》及《印度佛教思想史》,但印公長老的文筆,如天馬行空的縱橫自如,未必適合初學者去讀。二是湯用彤先生所著的《印度哲學史略》,該書第一章由古印度,哲學之起源黎俱吠陀及阿闥婆吠陀說起,之後是梵書及奧義書、婆羅門教之變遷、數論、瑜伽論、勝論、正理論、前彌曼差論、吠檀多論、原始佛教及印度佛教之發展,把整個古印度哲學思想有系統概括地說出來,不過,該書用詞頗接近文言,比較難讀。

另外,有兩本印度佛史及佛學的書籍,可能因版權關係,遍尋互聯網也沒有得下載,只能託書局往台灣訂講。其一是韓廷傑所著的《印度佛教史》,文津出版社(ISBN 957-668-370-X) ,這是我曾讀過最簡單明了的印度佛史書。另一本是《佛學概論》,作者為郭朝順及林朝成兩位,三民書局出版(ISBN 978-957-14-5673-7) ,作者把佛學至重要的思想概念例如緣起思想、心識論、無我思想、佛性論、二諦說、語言觀、修行觀、慈悲觀等等在書中都一一詳細交待清楚。

(1)《印度佛教史》平川彰
(2)《印度佛教史》宮靜於眾
(3)《印度彿教史三論》  水野弘元
(4)《印度佛教史概说》佐佐木教悟等
(5)《略述印度佛教史》許楚群
(6)《印度佛教史》聖嚴法師
(7)《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莊春江
(8)《印度佛教史》周叔迦
(9)《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吕澂
(10)《原始佛教與法教之流變》Ven.Bhikkhu Vùpasama 隨佛尊者著

對於希望學習佛法的人,印度佛教史是必修一門,它好像是提起襯衣領的「提綱挈領」,亦如用繩套把長短不一的樹枝綁成一束,將印度佛教從佛陀在生直至末期大乘時期統括起來,誠然,當佛法在西元初傳入支那後,被本土廣泛地域的儒道教長期所排斥,及後逐漸融合此等神道思想,再諂世阿俗於王權,乃至今日完全被極權統治者所操控,淪為愚弄人民大眾的政治工具。印度佛法傳入支那後,經長年累月的多番波折起落變化,由量至質變,與根本佛教的核心思想矩離愈來愈遠,甚至可以說是回到了「神()我」的地步,違背了佛陀教導的本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